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三、媒体因多而无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品德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源动力。现在的课堂教学,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常不理想:
[现象]
1、“迷乱”了眼睛。
如今的思品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的不亦乐乎: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让人眼花缭乱。有位教师执教《农产品的家园》,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农村的风景,广阔的田野,四季生长着不同的农作物。这还不够,教师紧接着出示农民们劳动的场面和现代化机械在农业上地运用。同时教师又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的田园风光。整节课竟然没有板书,面对的都是漂亮的图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热闹的背后让我们不得不沉思,这样的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由于受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学生分不清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知识的效果,相反的,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流于形式。
2、“冲昏”了头脑
由于多媒体具有精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很容易被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所蒙骗,认为是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了好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课始,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播放童谣“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兄弟叫伯伯……”这样反复几遍。 “苦心经营”的这个动人画面,仅仅是老师用作导入课的“工具”而已。事实上,三年级的小朋友不但早就会念这首儿歌,而且也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和称呼。这种远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媒体创设,又怎么能成为教育温床呢?学生又怎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呢?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如何得到培养?
[反思]
在倡导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无可否认,多媒体快速、生动、直观的效果给品德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真备好课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用好用熟现代教学手段,心中有底,教学时心才能不“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使用该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无论多么丰富、生动,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策略]
1、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不是不可能的,这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