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

2010-06-17 21:22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跨文化对话,加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本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从而使我国本土文化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得到弘扬和发展,进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界文化是由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组成,多样性既是世界文化的本来的、自然的面貌,也是世界文化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正是在各具特色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在这种交流及其必然产生的相互交融和冲突中,世界文化被不断地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历史上,古希腊文明就曾在欧、亚、非广大地区传播。汉唐盛世,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东亚、南亚、西亚等周边地区产生深远影响。17世纪以后,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中国文化又西渐欧洲。当时《论语》、《周易》及许多中国文化典籍都被译成西文在欧洲传播。同样,印度佛教的传人,又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近代,西方文化又以其先进的物质文明影响了世界。①可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人类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所以,为了使我国本土文化在新经济时代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我们就得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对话,或者说不但要输入文化而且要输出文化,即在这个问题上要同时采取"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我国现在在外贸上有"顺差",在文化交流上则是"逆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正是中华文化扭转"逆差",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

 第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被视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开拓视野,进而更好地弘扬我国本土文化。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一方面应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勇气,热情拥抱、接纳互联网络这一科技明星,另一方面要积极抵御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侵蚀,为建设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世界性网络传递中国的声音,使因特网上有足够多来自中国的信息,从而实现平等的跨文化传播。正如中文对国外用户是个障碍,网上充斥的英文信息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用户也是个障碍。目前,我国的因特网用户绝大部分是经济能力较强、学历较高又懂英语的人,虽然网络用户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相对于整个中国人口基数来说,还只占很小的比例。跨文化传播是双方的,若无国内用户的充分参与,所谓有效地利用因特网进行跨文化传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加速建立中文历史文化站点,全面地反映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大量准确的学术资料,以及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性、普及性的内容,促进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历史文化站点除中文外,还应有英文版,通过大众传媒跨越国家地域的界限,向国外用户展示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帮助广大国外受众了解真实的中国,特别是有着悠久历史而又能展现时代精神的中华文化。

 第五、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国本土文化培育成为代表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局限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中国古代,在外交受到限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实现了对印度佛教的兼容以及在东亚的广泛传播,并且,在18世纪的欧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百年来,中国曾几度被动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由于思想准备不足,导致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没有形成主动参与型的大思路。现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的本土文化应努力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只有做到这两方面,才能保持我国本土文化的先进性,并代表前进的方向。

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食品行业文化建设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