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文化中就有针对建立和谐关系而寻求出的贴切表述,例如,他们在建立企业内外沟通、和谐一致的关系时,就选用了一系列独到的专业术语:
市场链(机械传动机构比喻):把流程比喻成链条,每个员工都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直链接到外部客户。在内部,流程环节的关系是“咬合”,其机制是SST,亦即索酬、索赔、跳闸。
索酬、索赔(法律合同术语比喻):岗位和部门之间在流程中的配合,是市场经济中的合同关系。
跳闸(电工学术比喻):“跳闸”是对电路及电路上用的电器的保护性控制。相互配合的环节间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闸口位”就要“跳闸”,把矛盾暴露出来,以避免危机的潜伏。
拆墙论(房屋建筑比喻):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配合的效率障碍与沟通障碍比喻成为“墙”,把企业外部在资源合理配置、互利共赢上的障碍也比喻成“墙”,要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拆掉这两堵墙。
一站到位(交通运输术语比喻):不需要中转,直接到达目的地。顾客接受海尔的服务就像乘坐直达车,不需要那么多的中间环节和麻烦。
拆墙论(房屋建筑比喻):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配合的效率障碍与沟通障碍比喻成为“墙”,把企业外部在资源合理配置、互利共赢上的障碍也比喻成“墙”,要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拆掉这两堵墙。
联合舰队(海军编制比喻):把集团企业的运营模式比喻成“联合舰队”,每个舰只都有战斗力,他们各自为战而不各自为政,于是就可以获得部分大于整体的“综效”。反过来,如果集团的运行像一列火车,则加挂的车厢越多,车头就负担越重,火车运行的就越慢。
在利用企业文化塑造和体现企业形象时,蒙牛文化的做法也值得借鉴。蒙牛人将产品特色与管理精髓和谐统一,打造出一体两面的蒙牛文化,即:“牛”文化、“德”字根。他们以“牛”形象自居,向世人展示“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奉献品质,从而赢得合作者与顾客的信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另外,对比、反衬、对偶、呼应也是和谐企业文化在语言上明显的常用语法修辞形式。
如:海尔文化中的“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输入的是用户抱怨,输出的是用户满意”;“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制造品牌”;“对内“一票到底”的流程,对外“一站到位”的服务”;“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无内不稳,无外不强”;蒙牛文化中的“建设中国乳都,打造世界品牌”;“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为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先有伟大的学生,后有伟大的老师”,等等。
综上所述,和谐企业文化在语言表述时,一要在语义内容上切合企业和谐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二要在语言形式上追求品味高雅、简洁凝炼、易于传播、特色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文化力的潜规则导向作用,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提供价值准则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昕赵春玲:基于和谐企业构建的几点思考.企业活力,2007.2
[2]何静:基于蒙牛企业“另类思维”的探讨.企业活力,2007.4
[3]葛树荣:海尔文化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