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例如:2000年申论考试中,同是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有些考生是主要针对分析问题的原因来立意作文,有些考生是针对问题的表现及如何解决问题来立意作文都是可以的。但有些考生从:加强司法建设的方面立意作文,就不是很准确,因为他没有针对材料的主要问题和考试命题的主要指向作文。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使文章的论点突出的方法是:
一是要论点单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
(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关于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三、立意练习
1、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每年又有1500万新的劳动力大军涌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第一,一些地方在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诸多不合理限制。第二,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履约率更低。第三,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工资水平低,且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严重。第四,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第五,基本社会保险普遍缺失。此外,进城务工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一般都难以享受到普通城镇职工的民主权利,基本上处于无权参与管理的地位。
分析:这段话列举了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可论证的角度包括:(1)维护农民工权益不受侵害。
(2)为什么要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3)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意义。
2、最近,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广东现有的1900多万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该地区正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据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和一些专家估计,目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其中:深圳现有民工420万,目前缺口约40万。东莞最近对1.5万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企业进行调查,17%的企业表示有用工短缺,缺口近27万人。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分析:这段话介绍了国内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的情况,可论证的角度包括:
(1)为什么会产生农民工短缺的问题。
(2)解决农民工短缺的对策。
(3)农民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