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是非法行为,而佣金则是合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可了佣金的合法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佣金与回扣有着本质的区别:a、佣金是由经营者付给中介人或居间人的,而回扣则是付给交易相对人;b、佣金是以明示的方式公开支付的,回扣是秘密给付的;c、佣金是履行居间合同的形式,是支付给中间人的正当的劳务报酬,回扣是利用交易相对人权力来获取交易机会;d、佣金不仅要规定于合同中,而且要按正规程序出具票据、记入会计账目,缴纳税收;回扣既不入账,也不纳税,属“黑色收入”。结合本案分析,首先,导游及司机属交易相对人,而非中间人,如本文前述,导游和司机对游客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游客到异地旅游购物,不熟悉当地情况,吃、穿、住、行、购物都要听从导游的安排,导游的安排和宣传基本决定了游客购物地点,因此,导游和司机应是交易的相对人;其次,“导购费”是暗中支付给导游和司机的,导游和司机收取“导购费”并不明示给游客和旅行社;第三,原告物业公司给付导游和司机“导购费”,并不是因其付出了相应劳动,而是要利用其对游客特殊影响力获得交易机会;第四,原告所称的“导购费”入帐是指原告向各经营户收取的费用入账,但不是法律上所讲的佣金给付入账,而且,按法律规定,导游和司机收取费用,也应该入帐,并且缴纳税收,但事实上,导游和司机既不入账,也不缴税。因此,“导购费”性质上不是佣金,而是回扣。
医疗领域商业贿赂的五种形式
l.利用“小金库”、“账外账”收受药品回扣。一些医院把药品供销公司以“促销费”、“赞助费”等名义给予的药品回扣,放入“账外账”供医院发放奖金。
2.假借各种名义入账。医疗机构巧立名目,以宣传费、促销费、广告费、材料费、劳务费、科研费等入账,记入其他应付款、销售收入、科研费用等。
3.虚构事实、做假账。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红票冲账;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虚报损耗。经营者以给付一定数量的货品物作为回扣,给付方由于减少了库存商品,则以虚报损耗的方法平账;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各种餐饮费、礼品费、劳务费等票据顶账。
4.药厂、医药公司通过中介公司走票。目前一些医疗企业为了规避执法部门的查处,在药品经营过程中将药品的销售与药品的推广分开,给案件的查处带来一定的困难。
5.通过返利、差价款等方式收取商业贿赂。商务部提供的资料表明,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达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什么是回扣?
根据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据此,现行法律意义上的回扣应当是商品购销活动中,买卖双方按价成交后,卖(买)方不仅交付货物(货物),而且帐外暗中给予买(卖)方钱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有以下特征:
1、回扣是经营者在购销业务活动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实施回扣行为的主体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2、经营者实施回扣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或购买商品。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回扣多数是为了推销商品,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但是,当经营为了购得紧俏的原料或商品时,有时也采用回扣手段、贿赂卖主,垄断货源。
3、回扣的内容是财物或其他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把回扣内容规定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这里的“其他手段”只能理解为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