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苏联、中国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领导。历史事实表明,这种对社会的控制,也是单一制的、中央集权的统治。
二、在当代社会,控制社会发展的力量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和趋势,多元化是当代社会最本质的特征。
当代社会,控制社会的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控制社会的因素不再是某种单一的力量。控制社会发展演变的因素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角度来看,决定公司经济增长、左右公司经营发展的不再是单一的经济资本,知识、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社会资本也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那种由经济资本所有人——资本家一人决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被职业经理层取代。微观经济上的这一深刻变化,由单一的资本拥有者控制公司到经济资本、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控制公司的命脉,即由单一制控制因素到多元化因素控制。这一变迁必然反映到宏观的政治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上,引起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上的深刻变化。经济因素的多元化,使其拥有不同资本因素的人群形成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对控制社会的稀缺资源的争夺,必然反映到政治舞台上,各种代表不同阶层、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便活跃在国家政治体系的各个层次上;同时,不同阶层因其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社会期望的不同,其价值观念、对社会公正、正义的理解和认同也就有所不同。这种价值观念、价值追求目标的不同,使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融合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在一个阶层多元化的社会里,各阶层必须共同生存在同一个社会大系统中,这就要求各阶层、利益集团之间除了争夺、斗争外,还要相互妥协达成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共识,使社会大系统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机会和时间。各阶层能否相互妥协形成共识,其前提是各阶层,尤其是实际的统治阶层或集团对多元化的政治需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多元化资本等的容忍和认同的态度。这种容忍和认同态度的不同,使世界各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可以这么说,妥协是民主的象征,是政治解决阶层矛盾的唯一有效和良性的方法。前苏联、中国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次大战后的英、德等国建设福利国家,北欧国家,如瑞典则走上社会民主主义道路。这些选择不同道路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其中政治上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统治阶级及其政府对阶级矛盾的态度和处理的不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有二种基本形式:暴力和非暴力,前者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暴力斗争,其结局可能有二种,反抗者成功建立新政府或者反抗者被武力镇压,不论哪一种结局,都将是胜者的专制;后者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非暴力斗争和妥协,其结果使社会得以延续发展。是激化、置之不理阶级矛盾?还是平衡各阶级利益,使尖锐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这种政治方式的不同,部分取决于统治阶级及其政府对公正、正义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对被统治阶级的公正、正义观念的认同程度。
历史发展到今天,迎来了多元化时代。多元化,是当今世界最本质的特征。如果说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其控制社会的力量是单一的;当今世界控制社会的力量则
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多元化社会,比单一因素控制的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多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多元化社会里,要求各阶层、利益集团共存,如何调整各阶层的矛盾,如何平衡各阶层的利益以及综合各种利益并实现全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如何实现社会的公正与正义,是多元化社会首要的基本任务。
中国社会目前已分化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⑵在四个阶层中,劳动者阶层属弱势群体,他们在改革中获得的利益最少甚至是绝对的利益受损体,但理论上他们又是领导阶级,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如何平衡劳动者阶级与强势集团的利益冲突,确立各阶层均能接受的社会公正、正义价值观念,是中国社会能否获得稳定发展所需时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