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2)

2010-06-18 07:27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应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办法来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严格的财务制度、核算和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等,并认真落实这些制度,下功夫把企业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优化企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包括人的主体积极性、责任感,主体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及能将这种能力发挥出来的道德素质。优化企业人力资本,要求改变“因事设职”的传统人事管理观念,树立人力资本管理观念,不仅要“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而且要“为合适的人设置合适的岗位”。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建立符合人力资本特点的选拔、任命、评价和流动制度。要注意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能力和收入能力,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潜力,从而创造财富。

  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把现代企业制度和现有的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形成权力之间的制衡。此外,完善的激励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的同时,也是影响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1.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的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中的特殊文化气氛,是一定文化的具体体现。要使企业的内外关系达到团结和谐,就要形成一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统领。要通过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使企业成员的个体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与企业整体统一,从而使得各部门能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下消弥原有的障碍,为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2.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经济全球化使得现代企业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在企业中,形象也用来表示企业的共同信念与价值。因此,各类企业都十分注重运用形象与形象性活动来创建、宣传、发展企业文化,同时也以形象与形象性活动来统一、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形象建设既要重视员工的精神面貌建设,更要重视企业文化形象本身所蕴含的行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的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的建设能力,就是要求经理人在对自己企业所处的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的自觉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向社会展示一种焕发生机的企业精神风貌。

  3.确立共同的企业文化追求。企业文化源于群体文化,表现为一定企业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一个经营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和谐的团体。我们要确立企业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企业变成上下趋同、目标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持久动力。


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