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13)
2010-06-17 20:29
在财政投资融资政策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应该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水利设施,以及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经营革新及援助资金。现在农村出现了农民经纪人,各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的生产力代表,从财政、信贷上给予支持,实行税费优惠,很有必要。
在投资结构的分配政策上,要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可能的投资效率,一般说来,在投资规模一定时,不同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要注重提升投资效益,以使投资能够得到良性循环。
在加工企业、乡镇企业政策上,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与农业的关系问题。农村中的加工企业和乡镇企业,应当主要是围绕农业的产业化来做文章,应该以服务农业为其主要目标。农业中的组织机构机制创新同样不容忽视,农业发展最根本的是以经济为纽带,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要向这样一条道路上发展。现在大家喊农业产业化,这并不是一个机制问题,而是一个创新问题。农业的发展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以农户为主体,走合作化经营方式,加上小城镇发展,农村的发展道路就会更加宽阔。
4.土地政策。主要是加强农地保护和增进利用。农地是供给粮食和保护环境的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因此制定并实施有关农地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先现耕者有其田,其次则是从政策上鼓励并支持农田集约化经营,支持大农业前提下的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使农业生产不断向规模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5.人口控制政策与劳动力转移政策。适度控制人口增长比例,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向非农部门转移,对兼业、劳务输出,劳力转移,应考虑每年的增长比率以及增长的稳定率,尤其是应鼓励已经有能力不再依赖农业生产来维持生存的农户从农村走向城镇,而不是季节性地外出,形成稳定的、独立的、可靠的城镇居民,这些,必须依靠政策的扶持与稳定。
6.科技政策。在农村推广科技,主体是农民,但目前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对科技的不了解,因此常常陷入盲目和跟风。没有形成农民自己的主动性,关键在于没有形成一个经常性的渠道,所以造成仅仅有政府的积极性,一厢情愿的请科技人员下乡,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问题。
7.品牌政策。树立品牌,保护品牌是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中一项重要政策。任何农业产品都是在一定的光和热以及水和温度状态下生长的,有着很强的地域性,是一定地域条件下的产物,这种特色就叫品牌。比如新郑和灵宝的大枣,许昌的烟叶,内黄的黄牛,南阳的芝麻等等。保护与推广、发展品牌,会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对农业灾害的保险。控制等政策,都应在考虑之内。还要深化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放宽农资专营政策,让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调优,因此政策上的扶持最为重要。
就粮食生产而言,要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品种,引导和鼓励农民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粮食生产。比如,河南省可以大力发展加工专用小麦,“豫麦34号”品质已达到进口小麦水平,1998年10月通过了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并经过郑州泰隆、那多等6个面包生产企业的试验,结果表明达到或超过了进口小麦品质。对这种优良品种应该尽快实现转化。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发展优质饲用玉米生产,配合加工需要发展淀粉,高含油等玉米品种的生产,适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经济作物同样存在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区域内棉田结构,稳定集中连片高产优质棉田,调减低产分散棉田、开发高效棉田。提高棉花质量,重点发展可纺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棉花品种。
1.以培育专用、优势品种为重点,推进种养生产结构优化,如面包小麦、优质棉花、烤烟、速成工业用林、瘦肉猪、优质肉等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建设一批大型种子企业或集团,形成优势。
**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