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3)

2010-06-18 13:2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由于自然历史原因带来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四面山景区的某些不和谐问题。景区的6000人口中有5000多当地农民。时下,许多景区为发展都实施了移民工程,从四面山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移民。这对建设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四面山还很穷。四面山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远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6000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2694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四面山的贫富悬殊大。近年来,随着四面山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旅游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产生了景区最大的旅游业主——新华集团。二是产生了部分旅游大户(如山林山庄等)。三是产生了人数最多的一般旅游从业者。四是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非旅游从业者(如林海村原七八队的村民,他们几乎没有在旅游发展中分得一杯“粥”,有的至今还生活在贫困线下)。富的年收入达十万元、甚至是百万元,穷的年收入不足千元,他们之间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带来了种种冲突和不和谐。
四面山由于长期以来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科技、教育、文化、计生等社会事业落后,景区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所有这些,


建设有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推进城郊村失地农民市民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