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灵魂—范(2)
2010-06-18 00:42
第三,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存在的一种热衷于走州过府、大块吃肉、轻视建立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流寇”主义思潮,毛泽东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②]1927年11月28日,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湖南茶陵召开了第一次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而中央在秋收起义之前是不同意毛泽东建立苏维埃的主张!此后,毛泽东在遂川和宁冈先后于1928年1月和2月成立了遂川县人民委员会和宁冈县人民委员会。为了统一湘赣边界各县红色政权的领导,1928年6月成立了辖茶陵、遂川、宁冈、永新、酃县、莲花六个县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由毛泽东、袁文才[③]担任主席和副主席。
2、理论创新: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同时,还对井冈山斗争实践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其理论创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提出了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明确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党和红军如果没有这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没有“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当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了。可见,毛泽东身在井冈山,但他不局限于井冈山,而是放眼全中国,把井冈山的红色区域视为全国政权的战略基地和胜利起点,为最终形成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建设与游击战术思想。毛泽东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实行了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建军原则和民主制度,提出了正确对待俘虏和投诚白军的政策。他还同朱德一起,创造并提出了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至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已见雏形。
(3)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思想和政策。毛泽东在井冈山初期就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主要是“实行土地革命”的思想。在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上,又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方针,掀起了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风暴。同年底,又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法律——《井冈山土地法》。尽管该土地法不尽完善,但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法律创制的先河,对以后的中国革命斗争和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意义深远。
(4)提出了关于根据地的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边界党,总结和概括了一整套根据地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营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5)提出了关于农村环境下党的建设的思想。鉴于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家族化,“土籍的党、客籍的枪”的矛盾日益激烈等现实状况,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在1928年两次边界党的代表大会上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并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尤为重要的是,毛泽东还第一次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他明确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④]
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灵魂—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