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因为党的执政权力,主要由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锻炼和考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不可否认,目前一些领导干部执政意识还不强,解决重大事情、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还不够。这些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执政水平的提高。因而如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巩固一个基础。即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第二,坚持一个原则。即党管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执政队伍,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第三,建设好一个组织。即党的基层组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从而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三,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维护好人民利益。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我认为,首先对待群众要实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始终摆正与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尽力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医等实际困难,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尊重实际说实话。党和政府的力量就在于讲真话,如果沽名钓誉、不求实效,将导致党的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进而大大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再则,要不图虚名干实事。领导干部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替百姓排难、为人民造福,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力求抓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让人民群众认可和满意。
第四,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切实推进法治进程。
执政方式的法治化,既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要方面和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民主化的重要条件。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法治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信用政府、有限政府。重点解决好政府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用制度规范、制约政府及部门的决策行为。目前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快政党立法,解决目前存在的党依法执政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意志转换,使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合法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使党的领导从主要依靠党的政策转向主要依靠国家宪法和法律;三是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使党的领导程序、领导活动、工作方式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不允许“以言代法”、“以党代法”。近几年,公然违反党的纪律、违反法律和制度的事件屡屡出现,党内一些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现象值得反思。作为执政党,应进一步强化执行力,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不是空谈,而是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解决和体现。今年,党内《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就再一次表明了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清晰思路和巨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