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采用独立接地网时,若制造厂无特殊要求,其接地极与动力接地网或防雷接地网应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接地电阻不大于2Ω。
当计算机采用与动力系统共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第3.0.8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的供电电源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条件。
第3.0.9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安装调试合格后,应用软件功能的检查应符合本规定第4.3.1条~第4.3.3条的规定。
第3.0.10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模拟量及开关量的接入率和完好率测试应符合本规定第4.5.1条~第4.5.3条的规定。
第3.0.11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运行正常后,进行实时性测试应符合本规定第4.7.1条~第4.7.6条的规定。
第3.0.12条 统计计算机系统在安装调试阶段的设备和元件的损坏及故障情况,作为试运行阶段验收测试的参考。
第3.0.13条 机组启动调试阶段,计算机监视系统应同时投入运行,并参加机组的试验调整
和72h试运行。
第3.0.14条 机组72h试运行起,应建立计算机监视系统的运行班志,每班至少记录一次,运行班志表的格式见附录五。
第四章 计算机监视系统在线验收测试 第一节 计算机监视系统一般性能测试
第4.1.1条 容错能力测试时,计算机不应引起出错或自恢复。
第4.1.2条 计算机系统主电源切换适应能力测试时,计算机内的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不应丢失。
第4.1.3条 电厂厂用电发生断电事故时,UPS应对计算机系统供电,并保证重要的输入信号不受断电影响。
第4.1.4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的过程输入输出插件,应允许在线插拔和更换(无此功能者除外)。 第4.1.5条 计算机系统应具有重置能力,即计算机在操作系统控制下,切除或投入任何外围设备时,都不应产生出错和干扰。
第4.1.6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应有一定的容量储备,容量储备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4.1.7条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第2.0.8条的规定。
第二节 计算机监视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检查与测试
第4.2.1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中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等的安装敷设应符合关于分层、屏蔽和接地的有关规定。
第4.2.2条 检查计算机监视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接地和实际接地电阻,应符合第3.0.7条的规定。
第4.2.3条 计算机监视系统在现场环境中,实际干扰电压应小于模入板抗共模电压能力的60%。
第4.2.4条 在计算机监视系统现场的测量信号中,由差模信号所引起的通道误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UN%为在传感器回路中的交流分量(峰峰值)与传感器满量程之比;NMR为差模抑制比。
第4.2.5条 用频率为250~500MHz、功率为5W的步话机作为干扰源,距机箱1.5m发出的信号进行试验,计算机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第三节 计算机监视系统的软件功能检查
第4.3.1条 应用软件应根据合同文件及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检查。 第4.3.2条 应用软件的基本数据处理功能检查 一、过程参数的真实性检查 1.过程参数工作点范围判定的检查; 2.过程参数变化率判定的检查; 3.过程参数相关性判定的检查; 4.过程参数的故障诊断及出错处理。 二、过程参数的准确性修正:
1.过程参数噪声的硬、软件抑制措施; 2.过程参数的温度、压力修正; 3.温度测量中的基准点温度补偿; 4.过程参数的二次计算功能。 第4.3.3条 应用软件的功能检查 一、人机联系功能 1.运行人员站的基本功能; 2.工程师站和程序员站的基本功能;
3.工程师站和运行人员站功能之间的保护和闭锁。 二、显示功能
1.显示区、提示区,通告区等的划分及使用方法; 2.画面提示周期的更新数据量(最大值)及画面更新频率;
3.画面显示的种类,包括棒形图、模拟图、曲线显示(如历史曲线、趋势曲线、启停曲线等)、报警显示、相关图、成组显示等。 三、制表打印功能
1.定时制表的类型、数量及制表包含的过程点数(一般在200点以内);
2.随机制表的内容,包括越限报警打印、复位打印、开关量变态打印、事故追忆打印、事件顺序记录打印、程序员站或工程师站的修正和删除等操作的打印等;
3.请求打印,包括开关量一览、模拟量一览、成组打印、机组启停参数打印、测点清单打印、请求制表、CRT屏幕拷贝等。 四、运行经济性能分析功能 1.机组性能计算项目及公式; 2.经济运行操作指导的方式。 五、机组安全保证功能
1.机组启停时各阶段的安全监视和操作指导; 2.机组正常运行时的安全监视和故障时的操作指导;
3.各种时间的统计,如重要参数越限时间累计和重要辅机的运行时间累计等。 第4.3.4条 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检查
一、常规系统与计算机监视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设计;
二、计算机监视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常规保护系统的相互关系原则; 三、计算机监视系统的系统结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第四节 模拟量精确度测试
第4.4.1条 采取抽样的方法测试模拟量精确度,抽样点数宜为30~50点,在抽样点中应既有主要参数,又有热电偶信号、热电阻信号、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等类型,各种类型的点数应和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模入大体上成比例。
第4.4.2条 确定模拟量精确度时,应测试自模入通道输入信号到工程数据显示的总误差δA(包括模入通道的硬件误差δ见附录六。
H和软件处理误差
δS),但不包括传感器的误差,记录格式
第4.4.3条 总误差分别按强信号(0~10V或4~20mA)和弱信号(毫伏信号)两种情况进行判断,对强信号每通道的误差应小于0.2%,其抽样点的方根和应不大于0.15%(δ对于弱信号每通道的误差应小于0.3%,其抽样点的方根和应不大于0.2%(δ加信号测试。
第五节 模拟量与开关量的接入率和完好率测试
第4.5.1条 模拟量与开关量的接入率和完好率定义 一、模拟量的接入率CA?
AP≯0.15%)。AW≯0.2%)。
第4.4.4条 进行精确度测试时,可采用运行时的实际信号,对于变化较快的参数,应采用外
??
式中IA——已安装调试的模拟量点数; DA——设计的模拟量点数。 二、开关量的接入率DS
??
??
式中 IS——已安装调试的开关量点数; DS——设计的开关量(含中断量)点数。 三、模拟量的完好率FA
??
式中 RA——模拟量抽样检查时的合格点数; DA——模拟量抽样检查的总点数。 四、开关量的完好率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