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四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3)

2018-09-12 22:55

近几十年,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大多消失了。表面上看,这是由于现代化的开放性,使城市和市民关系疏远了。但历史地看,还是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缺失。而一个没有独特

价值观的城市,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功利主义的气氛中要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几乎是一种奢谈。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文化所能做的,是城市制度文化的建设,也就是建立一种市民可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而不仅仅是提一些大而无当的口号。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决不可能通过策划几个方案、空提几句口号,就可以一蹴而就。只有当市民拥有了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自信,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才开始有了雏形。

8.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论述思路。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的能力。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通过段意,可以看出第一、二自然段为一个论证层次,由社会现象引入城市口号和城市文化的关系;第三、四自然段为一个论证层次,分析城市与文化的关系;最后一段为一个论证层次,分析城市文化消失的原因。

答案:首先,从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嘲讽这一社会现象谈起,引出下文对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关系的探讨;接着,分析城市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历史名城都有市民与城市共享的独特的城市文化价值观;然后分析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消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9.根据文本,请分析当前网民反感的我国某些城市口号的弊端。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炼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我国某些城市口号的弊端”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就是网民反感的理由。

答案:①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②大而无当,缺乏文化积淀;③不能代表大多数民众对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10.结合全文,请谈谈当前中国城市应如何建设有风格的城市文化。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如何建设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就是作者评判现代城市的弊端背后隐含的作者观点。可以通过文章中的事例和关键句加以提炼,如第三自然段举苏杭的事例及最后一句的评论,就隐含了城市需要市民认同,还需要历史积淀的观点。第四自然段中的事例及关键词“文化价值”隐含了城市需要有独特的文化形态的观点,最后一段分析口号的弊端隐含了城市需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观点。

答案:①建设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唤起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②建设市民与城市共享的社会价值观,逐步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形态;③城市宣传要合理依托历史积淀,提炼并完善彰显城市内在精神的独特鲜明的城市文化。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四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考语文讲义:第十章写作专题八word版含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