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3.与②地貌类似的景观可能存在于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岛屿,是地壳运动形成的,②为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③为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④为黄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由于流水侵蚀,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口地区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第3题,风蚀城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及山东丘陵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故选C。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4~5题。
B.云贵高原 D.山东丘陵
4.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 D.沙丘 5.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沉积
答案 4.B 5.C
考情速查 2016·全国文综Ⅰ,7~9 2016·全国文综Ⅲ,36(1) 2014·安徽文综,32 2013·福建文综,9~10
考向一 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
1.(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命题揭秘 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常以区域自然环境或景观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区域地貌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答案 C
解析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区域地貌示意图 考向二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分析
常见设问形式 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常用解题方法 判断干湿区域,进而确立主导性外力作用的类型;根据地貌特征判断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6·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B.向海洋方向推进 D.反复进退
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2.C 3.B 4.D
解析 第2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3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区域地貌变化示意图及说明性文字 常见设问形式 地貌形成过程中某要素的位置及特征是如何变化的 常用解题方法 据材料结合原理推断 考点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3)写出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2018·泉州质检)“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1~2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 A.A B.B C.C D.D
2.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选B正确。第2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选D正确。
3.下列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岩石是( ) A.砾岩、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C.砂岩、玄武岩、页岩、大理岩 D.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 答案 B
考情速查 2015·天津文综,3
考向 地质循环过程判断
1.(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命题揭秘 该考点常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区域地质地貌特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作用表现、岩石类型等。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