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回答2~3题。
2.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3.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 2.C 3.C
解析 第2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第3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地质循环示意图、区域地质地貌图 常见设问形式 相关地质作用的过程是什么;某地质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常用解题方法 用基本原理分析判断 课时作业
(2018·泉州调研)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大小均匀 C.棱角明显
B.层状结构 D.磨圆度好
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终碛沉积物是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2题,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的。
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 A.地壳 C.地核
B.地幔 D.岩石圈
4.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部分,故来自于地幔。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作用(④)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③)下形成的。与珊瑚岩形成直接相关的是①冷却凝固。
(2018·赤峰模拟)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完成5~6题。
5.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 ) A.水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地热能 6.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 ②生长边界 ③海岭附近 ④海沟附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热能资源丰富,因此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地热能,D正确。第6题,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岭附近,B正确;海沟形成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018·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8.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是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的。第8题,海岸线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堆积、海浪作用的共同结果,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
(2018·烟台月考)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图回答9~10题。
9.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① C.③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形成的湖泊,说明该地曾有过火山喷发,结合浮石多孔而质轻的特点,可知它是岩浆喷出地表,较快冷却凝固而成,结合选项可知答案。第10题,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正确答案。
(2015·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1~12题。
B.② D.④
1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C.持续侵蚀
1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先侵蚀、后淤积 D.先淤积、后侵蚀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延长。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缩短。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12题,1992~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
在一片叫作“鲸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结合“鲸之谷”中的一幅图像,回答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