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二)(2)

2018-09-12 23:03

2

⑶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原理 ⒈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 ⒈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⒉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⒊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⒈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⒉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⒊认识过程的⒈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⒉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原理 ⒈联系的普遍性 内容 ⑴原理内容: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⑵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⑶反对: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3

⒉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⑵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⑶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⒊联系的多样性 ⑴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⑶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⒋联系的条件性 ⑴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⑵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⑶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⒌整体和部分 ⒈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辩证关系 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⒉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⒊反对: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 ⒍系统和要素 ⑴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关系 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⑵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⑶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

独山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二)(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6年高考数学(文)第一轮复习(新课标)课程讲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