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二)(4)

2018-09-12 23:03

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6

面辩证关系 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⑵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⑶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创新(2条原理) 原理 ⒈辩证的否定 内容 ⑴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⑵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⑶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⑴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⑶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历史观(3条原理) 原理 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内容 ⑴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⑵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⑶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⒉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⒈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⒉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

7

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或: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⑶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原理 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内容 ⑴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⑶反对: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⑶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⒊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⑴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⑵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⑶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⒋人生价值的实现 ⒌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⑴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独山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复习资料(二)(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6年高考数学(文)第一轮复习(新课标)课程讲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