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3)

2018-09-12 23:06

2、经济上:

3

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农书》;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手工业:部门增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城市——宋代汴梁,元大都等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交通——元代疏浚大运河

3、文化上:

思想: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程朱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

教育: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文艺: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宋“话本”兴起。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关汉卿等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书法与绘画:书法追求个性、忽略风度,倡导有意无法,书法四大家;绘画艺术全面发展,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总特征】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具体史实】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经济:

农业:农耕经济过度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

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徐光启《农政全书》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中心: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文化:

思想: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科技: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俗文学形式——小说蓬勃发展,四大名著出现;传奇、京剧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同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画,最能反映其风

4

貌的是写意画,民间绘画兴盛;书法艺术强调个性创造,平民化和世俗化。

科技: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

第二讲 古代希腊罗马

阶段特征;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手工业、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大事件]

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建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罗马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思想文化:人文精神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古代希腊罗马史—— 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时间 公元前8世纪前后 前594年 前509年 前6—5世纪 前469—399年 前5世纪中期 前443---429年 前427—347年 前384---322年 人或事件 希腊出现许多“城邦”国家,显著特点:小国寡民。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出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苏格拉底在世,提出“知识即美德” ①以普罗泰戈拉、安提丰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兴起,主张“人是万物的再度尺度”。 ②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成为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伯利克里改革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柏拉图在世,其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在世,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前3世纪中期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 学派 背景 概况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安提丰等 罗马法由“公民法”逐步演变为“万民法”。 对雅典民众的 起了积极作用。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显难能可贵。 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反对 的民主政治,不断针砭时弊,提倡 人民,改善人的灵魂;提倡善良的道德,主张“ ” 柏拉图 关注 ,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高考语文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