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6)

2018-09-12 23:06

4、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明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我国当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5、社会生活:服饰式样和色调单一: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第四阶段:新时期(1978年——至今)

13

总体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1、政治: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大步迈进:

①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三大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确定;③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两岸停火;1980年两岸交往逐步打破;1981年叶剑英提出祖国统一九条方针;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c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87年两岸三通实现;1992年“两岸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年依法治国提出;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④民主法治建设: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人大通过了《新宪法》。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在民主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民主得到推广。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外交:推进全面开放,接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经济: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接轨世界: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全面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工业现代化建设巨大进展: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创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20c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0c90年代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股份制;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论断;对外开放——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文化:现代化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教科文成就突出:①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文艺——“二为”方针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共同指导,文艺取得了丰硕成果;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

③教育——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尊师重教风气形成;1983年“三个面向于”提出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3年“211工程”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提出;教育提法取得重大成就——《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全方位改革取得的成就;

④科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8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1988年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开放后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银河-Ⅰ”型和“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5、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2003年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一;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建成广播电视传播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6、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走向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

第六讲 世界现代史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具体特征及史实】

14

时期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 大危机和二战(1929-1945)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1)社会主义: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资本主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体系”(WB、IMF)、《关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贸总协定》(GATT)。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1、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1)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恶化了国际关系 政治 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w.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英法绥靖政策,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1939-1945)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50年代初) 经济 ①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②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文化 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③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影迅速发展;1927、1935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1925电视的发明(贝尔德),1929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第二阶段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高考语文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