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6-96
答:
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48.试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9-169/170
答: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1、竞争的结果,总是“大鱼吃小鱼”。
2、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广泛发展。
3、“联合制”的出现也有力地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二、生产和资本集中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
2、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产生垄断的必要性。
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了这些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就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2012.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资源配置实现的经济机制。 5-67
答:
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以下经济机制实现的:
(1)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
(2)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
(3)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
42.为什么说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 7-114
答: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使用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阶段既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生产阶段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是决定性阶段。
43.简述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作用。 8-147
答: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2)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4)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44.垄断统治并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有哪些? 9-173
答: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其原因在于:
(1)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一基础,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2)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没有加入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在这些“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3)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几个大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45.简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7-310
答: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地位。
它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
(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
(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
共20分)
46.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怎样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24/25
答:
一、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二、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人们的主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