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术指标
对现代混凝土的施工及应用技术的一些研讨
抗氯盐污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应符合现行水运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的有关规定,且表征其氯离子渗透性的电通量不应大于1000库伦。我国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对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提出了如下技术指标:
对混凝土原材料也提出了相应技术要求。减水性的减水率不低于20%。掺合料应选
用细度不小于4000cm2/g的磨细高炉矿渣、Ⅰ、Ⅱ级粉煤灰和硅粉等。细骨料细度模数在2.6-3.2之间。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降低水胶比和调整掺和料的掺量使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混凝土搅拌应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比常规混凝土延长40S以上。混凝土抹面后,应立即覆盖。终凝后,混凝土顶面应立即开始持续潮湿护养,在常温下,至少养护15d。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洋工程、冬季撒除冰盐的公路与桥梁工程、盐渍地区和距离海洋较近的岸上建筑物等处于氯盐污染环境下的建构筑物。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性价比较高,原材料容易获得,配制工艺简单。所以近几年来已经在南北方的各类港口和跨海大桥工程中应用。如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盐水港集装箱码头、援巴基斯坦瓜达尔码头工程等。采用抗氯盐污染的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单价提高相当有限,但与其耐久性寿命成倍提高的效果相比,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服务周期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4.清水混凝土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以清水混凝土作为装饰面,对美观、色差、表面起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产、施工、养护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主要技术内容 ① 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应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沁水。矿物掺合料作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在外加剂方面应进一步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的沁水率,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除了不同水胶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
对现代混凝土的施工及应用技术的一些研讨
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
② 混凝土模板
为了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气泡,应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选用不同材质的模板,而脱模剂除了起到脱模作用外,不应影响混凝土的外观。
③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下料口与浇筑面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混凝土易离析,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宜,同时应避免漏振和过振。
④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充分合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硬化后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关键。
(2) 技术指标
① 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无明显气泡、无明显色差、无明蜂窝麻面。 ②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轴线、体型尺寸准确。 ③ 大截面、变截面结构线条规则,棱角分明。 ④ 梁柱接头通顺,无明确槎痕。 (3) 使用范围
清水混凝土以其古朴稳重、自然、清纯的质感为建筑物增添了独特的装饰效果。一般多用于市政、交通、水利、航空等工程,近年来在住宅建筑上也逐渐被采用。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 杨浦和南浦大桥主塔清水混凝土 ② 上海广播电视塔斜筒体清水混凝土 ③ 磁浮列车工程墩身部分清水混凝土 ④ 东方明珠电视塔
⑤ 浦东国际机场及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2.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超高泵程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越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改革开放以来,高层超高层建筑已达数千座,超高泵程混凝土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并且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受到各国工程界的重视。
(1) 主要技术内容
对现代混凝土的施工及应用技术的一些研讨
① 原材料品质
配制超高泵程混凝土,其原材料较一般泵送混凝土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最基本的胶结材料——水泥,除了用量以外,还应充分考虑水泥的流变性,即水泥与高性能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两者相容性好才可获得低用水量大流动性、且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效果。对于细集料其品质除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外,对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选用不同细度模数的中砂。而掺合料作为高性能高泵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更需从活性、颗粒组成、减水效果、水化热、泵送性能等诸方面加以平衡选择。作为外加剂,单一成分的外加剂已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而单纯以减水为目的外加剂也不能达到超高泵程的混凝土的使用目的,外加剂的多组份复合,以及针对具体工程配制特定要求的外加剂已成为外加剂生产厂家加强现场服务的重要方面。
② 混凝土配制
超高泵程混凝土的配制同时也要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整体性、流动性与泵送性的互相关系。要研究混凝土泵送性的直接衡量指标。
③ 泵送设备
泵送混凝土离不开混凝土输送泵,因此高压力、大排量、耐磨损,适应性强的泵送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泵送管道的设计,如何减小阻力,缩短路线也是泵送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
(2) 技术指标
① 混凝土泵送高度>200m。 ② 硬化混凝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③ 混凝土扩展度>600m,倒锥法混凝土下落时间<20S (3) 适用范围
超高泵程混凝土适用于泵送高度大于200m的各种超高层建筑。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① 金茂大厦。泵送高度382.5m,一次泵送174m3。
② 恒隆广场。泵送高度388m,主楼标准层每层1000多m3混凝土量。
2.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①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是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图标制作计算机辅助系统,自动计算矿料配合比,生成并调整级配曲线图;自动绘制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与沥青用量的关系图,计算最佳沥青用量;提供砂筛分记录表和筛分曲线图。计算速度较人工提高2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