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中国人,年轻的时候也是理解不了这些道理的,就觉得中国人那些拐弯抹角的东西真麻烦。然后呢,就容易崇洋媚外,觉得外国人怎么搞都是对的。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渐渐明白这里面的玄妙。读了《易经》更是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就开始调整,按中国人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
的民族性去做。所谓有把握,是一种什么把握呢。有句话叫“慎兵”,意思就是先慎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打看,试试看,中国人从来不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事。这,也是一种民族性。
事先一定要仔细衡量,我宁可不战,也不能试试看。这个方法用得最多的是谁?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啊!把司马懿跟周瑜两个人放在一起一比较,就不难看出来,两个人都共同对付过一个诸葛亮。周瑜呢,最后被诸葛亮给气死了。而司马懿呢,他就懂得退让的道理,我不跟你置气。你说我是女人,还送我女人的衣服,那我就干脆穿起来,还笑哈哈的 最后怎么样?到底把诸葛亮耗到咽气对不对?诸葛亮气死了周瑜,司马懿气死了诸葛亮,究竟哪个比较高明?你想想看,人不能受气,一受气自己就得死。这也是鬼谷子兵法在现在这个时代里的用途之一,你要让对手生气,而不是气死自己。一个人得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老是上当,人家稍微激怒你一下,你就跳起来了,这就不对了。你的书都白读了吗?中国人都爱说自求多福,什么叫自求多福?那个福气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未雨绸缪,觉得这样才能预防灾害。说是简单,可未雨绸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对于治病这件事来说,预防就重于治疗。预防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没有后遗症,可治疗呢?就是给你治好,可再次发病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世间的天地万物,都是按这么个规律循环往复下来的。
离就是分,合就是合,就是开关,就是分合,就是阴阳,然后有始有终。这里面的要点在哪里?要点在当离变为合,或者是合变为离的时候,它不会无缝接轨的,不可能的,它一定会存在间隙,而这个间隙也会由小而大,会造成很多的后患。所以,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作为参考。首先对于从内部
中国传统文化
引起的间隙,你要塞住,你要想办法去塞住。做一个老板,你要注意的是部门与部门的间隙。如果是外来的力量,你要有能力挡住它,不要让它进来,要塞住不让它扩大,如果是由下属引起的问题,你要想办法去平息,你不要置之不理,不理会的话问题会越变越大,最好在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让它销声匿迹,已经扩大到无法治理的,就要想办法取而代之,要当机立断,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