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7煤层:黑色,条带状构造,为半暗及半亮型煤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厚1.15~1.35m,一般厚1.22m。顶板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位于长兴组(P3c)底部。
M18煤层:黑色,条带状构造,由半亮型煤宽条带与半暗型煤窄条带相间组成,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层夹矸,煤层厚1.30~1.50m,一般厚1.40m。顶板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色泥岩。上距M17煤层5-10m。
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M16、M17、M18煤层,产状特征见下表3-1。
表3-1 主要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第三节 构造
矿区位于贵州四级构造单元.毕节北东同构造变形区内,地处六曲向斜北东段,近东西,哲庄次级复向斜轴部。向斜轴向近东西,轴部分布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的细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等,产状平缓。向南北两翼依次出露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3-1)及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南翼地层倾角5--15°,北翼地层倾角5--20°。矿区南部有区域断层F15通过,断层走向61--85°,倾向151--175°,倾角85°左右。
本区北邻四川台坳西南缘,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多数区域性褶皱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或“S”形,与其有成生联系的区域性断裂,多表现为左行反扭特征。由区域构造组合,沟谷、水系的分布情况分析,区内必有走向北东、南东、近东西和近南北向四组优势结构面(主导裂隙带)与区域构造形迹相适应。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2007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赫章县哲
庄煤矿普查地质(补充)报告》叙述:矿区在构造上为轴向近东西的哲庄次级向斜,北翼倾角5-20°,南翼倾角5-15°。矿区外南部有F15断层通过,矿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
总体上,矿区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
但是,根据矿方实际揭露,矿区内可采煤层走向与原地质报告叙述存在一定差异,且经揭露的可采煤层均为单斜构造,倾角为12°,矿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矿区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
第四节 岩浆岩
矿区范围内没有岩浆活动。
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煤矿区处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北东段构造剥触中低山区。区域地表分水岭呈北东东向延伸,局部地表分水岭呈近南北向或北西向展布。矿区最高点位于矿权范围内的中东部,海拔标高1927.2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海拔标高1480m,相对高差447.2m。矿区地形崎岖,沟谷深切,一般沟谷切割深度20-50m,横断面呈“U”形或“V”形,谷坡下缓上陡,最大斜坡达45。以上。在哲庄坝、杨家坪子一带.地势开阔,斜坡<10° 。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乌江水系主流上游,六冲河流域。处于六冲河支流赫章后河与淄沙河的河间地块部位。矿区北侧的淄沙河与南部的赫章后河平行展布,流向北东或南东,总体流向由西而东。分别在毕节市的大河镇和赫章县的野马川镇大营一带汇入六冲河,构成六冲河的上游河段。
矿区有常年性地表溪流两条,一为阿穴沟溪流(1#溪沟),一为烂石脑溪流(2#溪沟),1#溪流发源于矿区之东的营盘山和矿区内中东部山弯地带.源头标高1800~1850m,主流沿阿穴沟谷地由北东向南西径流,流距2560m与2#溪沟汇台,形成哲庄小河。河口标高1580m,落差110m,纵坡降4.2%。最灭洪水径流量大于2 m3/S。
2#溪沟发源于矿区之西三颗桩、田坝一带,源头标高1700~1 780m,呈环状,流经矿区之西的向斜仰起端。流向南西西、南西、南和南东。主流流距2575m,至河口落差60m,纵坡降2.3%。
矿权范围内的地表水系均为季节性溪沟,为1#溪流分支,有岔沟三条
(1#1-1、2#1-2、1#1-3),径流方向分为南西西、南南东、南东,组合成扇形地表水系。径流长度200m、1075m、530m、550m不等。横断而多呈“V”型,纵坡降10.2—24.5%。
第二节 含(隔)水层划分
矿区出露地区由老到新计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3f)及上覆于上述地层之上的第四系(Q)。各岩组的分布,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一、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裂隙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北西、西和南部外围。主要岩性为灰绿色、浅一深灰色、暗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与上覆P3l呈不整合关系,具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厚度>50m。浅部含少量风化裂隙水,区域调查,泉水流量0.01—0.610L/S,含水层径流模数0.63L/S,km2,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矿化度90--141mg/L,PH值7--7.5,总硬度4.19--6.25(德国度)。
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层状含水岩组,露头分布于矿区南北两侧及西部同斜仰起端和南北两翼,分三个岩性段。
1、第一段(P3l1)
由灰、褐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局部夹深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灰至紫红色凝灰质粘土岩。含5--8层薄煤层(或煤线)。厚度50一60m。
2、第二段(P3l2)
灰绿色、深灰色、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粘土岩、煤层及煤线。含薄煤3--5层。底部为B12标志层细砂岩,
厚1.40--2.00m。该段厚度55--60m。
3、第三段(P3l3)
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砂岩、粘土岩。夹2--5层煤。顶部M18煤层是良好地层划分标志。厚55--75m。
灰至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粘土岩、煤层及煤线。含煤7--11层,其中顶部M18为标志层B4,为全区可采煤层,厚1.30--1.50m,一般厚1.40m。M29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底部B8细砂岩标志层厚1.5--2.50m。P3l3总厚度50 --75m。
龙潭组(P3l)总厚155--195m,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煤层煤线组成,呈不等厚互层产出。其中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粘土岩煤层煤线等为相对隔水段;粉砂岩、细砂岩及厚度较大且稳定的灰岩段为含水段。总体可将P3l视为裂隙层状含水层。主要含水段厚度小,往往呈夹层出现,富水性弱,无泉水出露,鄰区毕节八寨镇海子、织金县绮陌、牛场化起镇江西、三塘镇马家田等地的煤炭地质勘查结果,泉水流量一般0.08--0.4L/S,钻孔单位涌水量0.00294—0.053L/s.m。渗透系数0.00162--0.6538m/d。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o3.Mg、S04、Hco3--ca型为主。少数为S04--ca型或Hc0.S04—ca.Mg型,矿化度242-- 54lmg/l,PH5.96—7.1,总硬度13.14—26.88德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