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岁月更迭历史变迁,我们要守住古人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其原真性,培育人民保护文物意识,同时我们要增强非物质文化生命力,创新模式,挖掘内在价值,让中华文化延续,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坚固的精神支柱,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分析】
文章在粉笔智能批改为二类文。
第一段:F:指出冯骥才,可能得分更高。此段是点题和破题,点出关键词,在破题的过程中进行解释“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第二段:点出中心论点,论点明确,兼顾全面性,表达稍微有点不明确,要点出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全面和保险。
第三段:物质文化遗产(A)很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基础,迫在眉睫,提上议程。解释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因为它已经湮灭了、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四段:非物质文化遗产(B)更重要,一旦毁灭,无法再生。
第五段:事例基于材料,打乱材料顺序重新排列组合,将散落在各个材料中的事例用自己的话组合在一起。要先做老实人,观点都是基于材料。
第六段:对策一:创新发展模式。
第七段:对策二:体现其内在价值,去粗取精。
总结:要结合材料和题目AB形式去进行详细分析,在文章中体现出题目的思想性的要求,把A、B全面囊括,然后把自己的套路和模式体现在文章中。
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真题
(五)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给定资料6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的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原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了苦。”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苏轼仕途坎坷而壮心不已,蒲松龄遭逢落第却发奋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却潜心著作……这些都构成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司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个春秋编纂《资治通鉴》,
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前人感人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绝佳素材。
B是一家心理诊所的心理医师。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就对她如何认知和面对生活中的缺陷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湟水的河床发现一个没有了下半截的彩陶罐子。他俩在河沟里的陶片堆里一块块翻找,试着把陶片对上罐子的断口。彩陶罐渐渐地复原了,但是最后还缺腹部的一块始终没有找到。”B沉浸在对小说情境的回忆中,“我记得女主人公一再感叹:‘多美啊,可惜碎了。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从此这部小说就教会我一个道理:生活原本可能正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
B对记者说:“我特别高兴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年我很欣赏她的一句名言:‘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我也总是想把这种幸福观传达给我的每一个病人。”
B称自己也同样是在经历过心理躁动、人生观迷茫之后,才慢慢形成了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治疗病人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诊治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在某个阶段面临心理问题和价值观的困惑”。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B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一提起价值观,似乎总被人嗤笑,但是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密切的关联,也往往决定于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体认。”
【分析】
(1)题目包含“幸福、缺陷”,两个词都要包含,最后的落脚点可以放在缺陷上,但是破题的时候幸福和缺陷都要说。此篇题目没有要求思想深刻,可以不用过多篇幅将幸福和缺陷分开说。
(2)规律:思想深刻一般只出现在省部级申论真题里,而在地市级一般不出现,以对策为主的文章放在地市级真题中得分相对更高。
(3)幸福、缺陷都可以写,对策重点放在如何纠正缺陷上。整个材料中“缺陷”是围绕心理健康层面展开,要完善疏导机制、提高价值观和教育水平展开。材料已经给出对策方向,三段对策都可得分。心理健康和道德等落脚点和所谓的政策理论性拔高都落在价值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方面的对策要更重点一些。
(4)文章中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幸福和苦是辩证关系,苦和乐是相对的,苦和成功也是相对的,幸福始终存在缺陷,要做的是如何去掉缺陷实现幸
福。(5)小技巧:一般来说,如果一句话选自具体的材料,从材料本身就可以摘抄出大量关键点。如果命题只给出枝干,没有说明具体的材料,一般关键点散落在材料各处。
(6)小技巧:问句:暗示出卷人在分析。我们要致力于要把文章、客观题都写的更准确,做个老实人。作文的角度也是从材料选取,可以选大角度,把小角度作为分论点,根据实际情况和题目融入文章中,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选大角度,全覆盖。
学生原文
幸福和缺陷
城市化、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或许是往昔贫困留下的身影特别浓重,或许是小康激起的希冀过于强烈,或许是社会生活中的比学赶超优胜劣汰逼人太甚,我们总能听到埋怨:焦虑比过去多了压力比过去大了,心也比过去更累了,幸福感也更低了,幸福为何总是充满缺陷?
平心而论,生活原本可能确实美好与残缺的统一,幸福与缺陷相伴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活的缺陷、挫折和痛苦,是一种考验,也是幸福的必经之路,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自身心理问题和对价值观的困惑,从而,体认和感知幸福的真谛。
正确面对缺陷做好自我调适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会经历心灵的躁动、人生观的迷茫,关键是如何应对调整自己。孟子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试想,倘若诸葛亮没有经过生活的举步维艰、捉襟见肘,怎会发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感叹,如果我们不面对心态躁动、物欲横流的生活,又怎能体悟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内涵。我们不能总是抱怨生活的艰苦、条件的简陋、竞争的激烈、心灵的郁闷,而是要重新思考、展望未来、面对当下、将缺陷转化为幸福的动力,将挫折作为前进的力量。做一根坚韧的芦苇,任他东西南北风,都能承受和应对。田野吹来的每一缕风,都带着生活的方向,天空飘下的每一滴雨,都有幸福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