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教育水平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对于心理问题,人们不去诊治的原因:一方面观念误区,另一方面是社会帮助不够。政府应该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心理急救热线,同时让心理健康讲座走进社区,严格执行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标准,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心理调适体制和机制。其次老师是孩子认知发展的第二任导师,李克强总理说:“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老师”,教师要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价值观的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政府完善立法,加强保障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保障。幸福指数的降低,来自于房价的高涨、油价走高、就业的高门槛,养老的巨大压力等的问题。以人为本、忧民所忧、想民所想,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心理缺陷人群纳入依法治疗治理的范畴,从法律上保障社会心理调试系统的建立也尤为重要。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关键,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房奴”、“车奴”的出现,温暖人民的心灵。
习主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时代有能力有条件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让梦想和的幸福实现。
【分析】
第一段:从应试角度看较空,应该把“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解释下。将第二段提前较好。
第二段:更直白,应该与第一段互换。第二段既涵盖幸福又涵盖缺陷,较为保险和全面。
第三段:对策一,好自我调适。
第四段:对策二,加强心理疏导。
第五段:对策三,政府完善立法,最后要落到价值观教育。
老师改写:
第一段:
硬币有两面,生活亦如此!生活原本可能确实美好与残缺的统一,幸福与缺陷相伴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市化、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是心理焦虑、心理不适、价值茫然!然而缺陷、挫折和痛苦,是一种考验,也是幸福的必经之路,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自身心理问题和对价值观的困惑,从而体认和感知幸福的真谛。
第二段:
幸福为何始终充满着缺陷?当今时代,改革逐步深化,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社会问题越发突出,利益多元化裹挟着各种价值观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人人都追求幸福,然而却难有安全感。在各种社会群体中,需求多、收入烧的青年人肩负更重负担,也承受更多的精神疾病。房价高、收入少的青年人肩负更重负担,也承受更多的精神疾病。房价高、车价高、菜价高,让青年人“压力山大”;就业难、升迁慢、收入低,让青年人“进退两难”;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理想信仰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
小总结:
(1)国考越来越喜欢出现辩证思维的题目,出卷人的学科背景发生变化,辩证思维是应对一切的哲学思维,所以AB式结构越来越多,答题时要符合出卷人思维和题目要求,要对AB式结构展开分析。
(2)如果题目要求中出现“思想深刻”,要侧重分析。现在很多观点分析题也渐渐包含辩证思维,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和消极并存;沿海转移是值得质疑的,好处和问题并存。
心之所向无所不成Nothingisimpossibleforawilling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