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课文中的伏笔和前后照应
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中,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假的,是老贝尔曼画在墙上的,作者有文中有两处作了伏笔: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第二处是“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么不在风中飘动吗?”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
高考语文作文的地位
当然,除此之外,还能从课文中学习到作文的构思、布局、立意方面的相关知识。总之,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进行,把学习研究新课的过程,当作指导学生掌握作文规律的过程。 这样长期下来,持之以恒,学生会在发现,原来课文和作文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的距离其实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