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从此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5.面对建国初期的形势和考验,中共中央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做了下列各项工作__________。
A.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的后期作战 B.没收官僚资本
C.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D.成立地方人民政府
A.对富农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的政策
C.党采取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的在工作方法
D.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我党历次土改中搞得最好的一次。
B.对富农采取了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6、关于建国初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7.新中国成立后,为实行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领导,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_________。
A.统一全国财政收入 B.统一全国政治治理
C.统一全国物资调度 D.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8.人民政府从1952年6月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工作包括_________。
A.加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
B.调整税收负担,适当收缩国营商业
C.加大对私营工商业的消灭步伐 D. 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9.1952年6月人民政府全面调整工商业的范围包括________。 A.调整城乡关系 B.调整公私关系 C.调整劳资关系 D.调整产销关系 10.下列时间正确的是________。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江,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江,入朝作战
1953年7月27日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反”运动是指________。 A.反贪污 B.反资本主义 C.反官僚主义 12.属于“五反”的是_________。
A.反对行贿,反对偷工减料 C.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腐败
D .反浪费
B.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经济情报 D.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13.“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在于_________。
A.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
B.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 C.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D.巩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4在建国初的整党运动中,刘少奇提出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八项标准,下列内容属于八项标准的是__________。
A.一切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在任何情况下,不退
缩,不叛变党,不投降敌人
B.一切共产党员的斗争和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和建设工作,并在人民群众中起模范作用
C.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私人的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及党的利益
D.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加以改正
第八课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_____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进入1953年,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我国已经获得大规模进行工业化、_______条件 。
A.发展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 B.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 C.大规模和平赎买民族资本主义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____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较为短暂 B.较长 C.相当长
4.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其中_____是主体. A.“一化” B.“三改” C.优化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简明概括是____。
A.“一化三改”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四马分肥
6.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主体是______。 A.合作化 B.工业化 C.现代化 7.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_______ 。
A.1949——1954年 B.1953——1957年 C.1952——1956年 8.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答应援助我国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有_____。 A.156个 B.141个 C .150个 9.“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______。
A.1952年12月 B.1954年9月 C.1949年9月
11.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____ 的原则。 A.自由发展 B.国家援助 C.国家没收 12. 1953年,党先后作出两个关于____的决议。
A.工业合作化 B.农业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
1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____。
A.限制 B.征用 C.赎买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_____ A.合作经营的形式 B.股份制的形式 C.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15.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_____. 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合作经营 1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____年开始进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A.1952 B.1953 C.1954
17.______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A.1949 B.1956 C. 1978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B.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
计划编制方案
C. 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D.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一场以加快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提前进入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社会主义高潮到来
2.1952年底开始,党所以适时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是由于具备了条件,主要有____。
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我国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C.我国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经验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我国具有重大的榜样作用 3.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B.党在过渡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过渡时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如下特征_________。:
A.“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一体两翼”
D.改革与改造并举
5.1953年,党先后通过的两个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是_________。
A.《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互助组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高级社的决议》
6.合作化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下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_________。
A.所有制构成过于单一 B.社会主义成份比重过大 C.管理过于集中僵硬,严重地脱离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资本主义成份比重过大
7.李维汉就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在专题报告中指出_________。 A.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B.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的形式
C.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D.是我们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
8.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主要是指_________。
A.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再把国家社会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C.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D.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_________。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10.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_________。
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和方针是_________。 A.自愿互利
B.互相合作
C.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D.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1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 A.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C.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标志着 _________。
A.过渡时期结束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中国进入新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有_________。
A.个体劳动者经济 B.全民所有制经济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伟大意义在于_________。
A.它不但没有破坏生产力,而且保证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C.它没有引起社会巨大震动就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变 D.它是中国20世纪的一次重大历史性巨变
第九课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小资产阶级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发展不能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 2.1956年4月,______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A. 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3.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 到____。
A.1958 1963 B.1958 1962 C.1956 1960 C.1957 1961 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______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A.一 B.二 C.三 D.四 5.中共八大确定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______。 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A.解放生产力 B.解放生产关系 D.在新的条件下保护生产关系
C.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7.中共八大选举出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下列不属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的是______。
A.刘少奇 B.邓小平 C.朱德 D.陈毅
8.毛泽东在1956年八大开幕词中提出了整顿党风的问题,主要是整顿党内存在的_____、_____、____思想和作风。
A.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C.主观主义,投机主义,官僚主义 D.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
9.1957年3月进行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______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进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进行党内的阶级斗争 D.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
10.1957年2月27日,______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