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2010年或迎来春暖花开时代(3)

2020-06-30 10:47

假设二:

假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其他构成诸如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工程设计等成本变化不大。

假设三:

按照可再生能源上网定价公式计算

P=(年资本金收益率+年偿还贷款本金额+折旧费+修理费+运行费用+燃料费用)×(1+增值税率及附加)/上网电量

假设自有资金30%,资本年回报率10%,设备使用年限20年,上网电量采用全国平均可利用小时1557.1有效小时。

结论:在现有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多晶硅价格降至50美元/公斤,发电费用降至1.77元/kW?h,下降幅度已经相当可观。

而事实上,考虑到下游的转换效率提升、切割效率提升、规模效应产生等一系列因素,整条光伏产业链的成本都还有下降的空间。按照国际预测,光伏发电其他设备初始投资额每年将以10%左右的速度下降。按照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光伏电价将和常规电价相当,光伏累计装机也会大幅度提升。

4、价格下降前后的多晶硅厂商,谁将获益?

4.1、产能扩张完成前,最先规模化产出的厂商受益

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一方面,各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下游硅片到电池的产能增长迅速,生产线的开工状态却不足60%,原因就在于多晶硅的供给不足。我们认为,行业需求依然巨大,短期内多晶硅产能的扩张完全可以被下游行业的高速增长所吸收。

从行业供给角度来看,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指出,多晶硅的严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高企,获利空间巨大,新上项目的不断增多使得未来几年多晶硅的产量可能大幅提升。

但是我们认为,短期内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一般而言,多晶硅的生产线建设期在两年左右,经过后期的不断调试,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那么就国内目前新建的大批多晶硅生产线而言,短期内产能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释放。

根据我国目前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建设情况来看,除了已经有产出的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和乐山硅材料(峨半厂原有生产线)外,其余生产线基本都计划在08年开始有产出,相对较快的有通威永祥多晶硅、大全集团。

从量产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新光硅业优势明显。新光硅业07年产出多晶硅220吨,08年

预计产出800吨左右。而其他有产出的生产商目前都还是小规模生产,07年基本都不超过100吨,08年大规模产出的可能性较小。

从生产规模来看,几乎各厂都可以分为一期建设规模和最终计划建设规模。我们认为一期建设规模的比较相对于最终规划建设规模的比较更有现实意义。而从目前全球的经验来看,单厂建设规模要在1000吨以上才有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目前的一期建设单厂规模在1500吨以上的企业有深圳南玻、乐山硅材料、特变电工、江苏阳光、江苏中能。

从后续厂商产出的可能性角度而言,因为国内厂商的技术实力差距性不大,基本都为改良西门子法和全球采购的设备,我们认为基于此判断产出的可能性意义不大。但是基于我们对国际各大多晶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情况来看,基本建设期在两年左右,新光硅业则在1年半的时间完成。目前由于多晶硅暴利的驱使下,国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纷纷提前至1年内完成,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的生产线存在质量、工艺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所以从稳健角度而言,我们倾向于选择规划较早,计划充分的企业。选择深圳南玻。

基于行业的判断,2010年以前多晶硅的供应依然不足。因此短期内最先产出并能够尽快达到规模化的生产厂商必将获取超额收益。综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内多晶硅行业可能获利的生产厂商有新光硅业、江苏中能、深圳南玻、乐山硅材料和永祥多晶硅。相关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南玻A和通威股份。

4.2、成本下降后,行业激烈竞争的最后赢家是谁?

随着多晶硅产能的释放,多晶硅价格的非正常性高位不下的局面肯定不会存在了。而下游硅片、电池片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硅片的厚度仍会下降,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那么下游对多晶硅的单位需求也将有所下降,行业必将面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多晶硅厂商依靠什么来竞争呢?

成本控制,工艺改进,电耗减少

多晶硅生产线投资相当大,一旦投入至少需要数十亿的资金。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生产厂商的成本控制就相当的关键,否则赢利空间很难保证,前期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

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基本引进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技术相对美国、德国、日本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其中最重要的能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的能耗是美日技术能耗的1.5-2倍。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测算,按照目前国内生产线的多晶硅设计成本,基本在50美元/公斤,而国外成本在30美元/公斤。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整个多晶硅成本(包含设备折旧成本)的30%,则电力成本为15美元/公斤。如果电力能耗降至和美日技术相当,那么我国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就会降至40美元/公斤,成本下降相当明显。

提升多晶硅纯度

电子级晶体硅硅纯度要求高于99.9999999%(9个9),而太阳能级晶体硅(SGSi)的含量要求为99.9999%(6个9)以上就可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由于光伏产业下游增长迅速,目前市场上

销售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多晶硅既有电子级晶体硅又有太阳能级晶体硅,而且售价基本相当。

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虽然只要达到6个9的纯度就可以使用,但是纯度越高,对于电池的转换效率以及使用年限都回有所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多晶硅料由于供不应求,不同纯度的产品售价差异不大。但是未来随着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价格差异必然显现,较高纯度的多晶硅需求肯定相对较多,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

我们认为较早进入多晶硅生产的厂商相对技术优势明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艺调试,各方面的掌控能力较强,对于产品纯度提炼的相对较好,看好新光硅业。

完善产业链,充分吸收自有产能

目前国内主要光伏发电企业以涉及下游环节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为主,这些厂商目前基本介入多晶硅生产行业,高纯晶体硅生产企业比较少而且产量规模不大。未来随着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相对而言产业链完善的光伏企业可能受到的冲击较小,一方面其自身就可以消化一部分多晶硅的产能释放,另一方面对于下游链条的成本也可以合理控制。

4.3、我们的观点:短期看产出,长期看技术

在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的政策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行业,未来势必会有相当高速的增长。而作为光伏产业链最上端的多晶硅生产,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不会打破,我们认为2010年以前最先规模化产出的厂商获利明显。

而随着多晶硅的逐渐量产,下游工艺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单位需求减少,长期来看多晶硅行业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提升赢利能力,进而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多晶硅行业的上市公司,我们建议选择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南玻A。

5、多晶硅厂商及相关上市公司盈利预测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我们此次分析最终落脚于相关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涉及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000012)、天威保变(600550)、川投能源(600674)、乐山电力(600644)、岷江水电(600131)、通威股份(600438)、东方电气

中国光伏制造业?过山车?现象的反思

http://news.bjx.com.cn 2010-1-6 11:42:22 阅读450次

关键词:光伏发电

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光伏发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中国目前的光伏产业要迎接这个时代,还需要在确定政府的行业准入政策、掌握核心技术、拓展国内需求等方面做出努力。

近两年,中国大多数的光伏制造企业,都经历了先大喜后大悲的?过山车?命运。在长达三年多的疯狂上涨之后,多晶硅的价格从2008年9月每千克接近500美元的高点开始大幅回

落,到2009年5月跌破55美元。国外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银行信贷的抽紧和高价的硅原料库存让下游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的日子同样难过。中国光伏业的龙头——尚德公司(SunTech)其股票市值由100亿美元缩水至不到20亿美元。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感叹:?国内400多家光伏企业几乎都是过去两年内上马的,光伏泡沫就这样让中国人自己给炒起来了。?然而泡沫终究难以持久。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通过调研得出,在金融危机中光伏企业已经有3/4倒闭歇业。

不仅如此,8月下旬,光伏产品最大的消费国德国的两大太阳能公司联合其他公司向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美国SunPower等著名光伏公司向当地政府表达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愿望。在轮胎特保案的影响下,贸易保护成为国外大厂对付新兴国家绿色能源企业的杀手锏。这些对于98%以上的产品出口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前两年光伏企业纷纷在美国上市的?造富运动?,从这场盛宴里面走出的新能源富豪如施正荣、彭小峰等,一度曾拥有中国首富的桂冠。施正荣获得2008年度美国《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殊荣,《财富》还发表封面文章《太阳王:施正荣》。时至今日,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08胡润百富榜》前20位富豪财富缩水报告显示,二人的个人财富缩水了各80%左右,跌幅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 困惑

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绝对属于新兴产业,如果以多晶硅的产能和产量为标志,形成规模大体不到5年时间。然而,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却与发展了上百年至少有半个多世纪的传统产业(例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有着类似的病症。

困惑之一:作为新兴产业,在不到5年时间怎么会与?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的病症挂上号?以至于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行业?

2009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不容忽视。同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多晶硅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困惑之二:太阳能本来属于?阳光产业?,?清洁能源?、?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几乎是其代名词,而与此相关的光伏制造为何成为当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以至于2009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其定性为:?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困惑之三:如果说中国整体经济包括相当部分行业对外依存程度的提高是内需不足、加工贸易比重大等原因造成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为何快速形成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

困惑之四:作为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由?扶持?到?限制?,为何在不太长的几年时间快速逆转?是政府政策出错还是市场出错?

国家发改委2005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被列为鼓励类的产业;而2009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其列为重点控制的行业。

关于多晶硅产业甚至整个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争论不绝于耳,曾经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产业遭遇了新生不久的第一个寒冬。既耐人寻味,又值得深刻反思。 光伏五十年

光伏产业的发端可以上溯至1893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光照能够让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即?光生伏打效应?,也叫做?光伏效应?。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对光伏效应的解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位科学家不会想到,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实验室中的发现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甚至要影响人类明天所使用的能源。 第一块电池板的问世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恰宾和皮尔森制成转换效率为6%的单晶硅电池,距今五十多年,可以视为光伏业产业化的开始。同年,韦克尔发现了砷化镓的光伏效应,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也诞生了。

光伏产业的每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都与传统能源价格的上升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导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让新生的光伏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阳光计划?,美国于1978年建成100kW的太阳能地面光伏电站。在光伏设备广泛应用的同时,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创造了奇迹。到1980年,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0%,多晶硅电池达14.5%,而砷化镓电池已经可以达到22.5%。90年代中后期,《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人们对环境问题尤其是碳排放问题的关注,再次使太阳能工业获得大发展的机遇。1997年美国提出?克林顿总统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日本提出?新阳光计划?。1998年荷兰政府提出?荷兰百万个太阳光伏屋顶计划?。人们意识到太阳能并不只是在荒漠中用来大面积发电的,?屋顶?成为了宝贵的资源。与建筑物结合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BIPV)超过光伏电站在这一时间成为光伏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到1998年,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进入新世纪(42.84,-0.35,-0.81%)以来,石油价格成为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原油从2000年不足30美元每桶,一路上升到2008年7、8月份逼近150美元的历史?天价?。在下半年迅速跌落,年末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40美元左右,后稳定在60?70美元左右至今。2004年,德国修正了EEG新能源补贴法案,从而成为光伏第一大消费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实施了相应的法案,对光伏购电进行补偿。欧洲市场的大规模启动使得光伏产业蓬勃发展。耐人寻味的是,石油价格的峰值比多晶硅的价格峰值早来了一两个月左右,而走势曲线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我国的光伏制造业发展大致可以以200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58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块硅单晶之后,光伏技术首先是在航天航空方面应用。直到1997年5月,国家部署的?中国光明工程?进入实施,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远离电网地区提供电力服务,光伏产业才逐步由军用转为民用。在技术上,70年代我国开展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到1999年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2%。在生产制造方面,1975年宁波、开封率先成立了太阳能电池厂,八九十年代小规模的引进了一些国外的电池生产线。一直到2002年以前,全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还只有4.5MW,而产量只有2MW左右。应该说,上个世纪,中国的光伏业从各个方面来说,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政府高层,对发达国家涌动的阳光能源浪潮还是一无所知。

2002年9月,无锡尚德1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2003年天威英利3MW生产线投产,开启了国产光伏电池规模制造的先河。这一行业以难以想象的惊人速度成长,根据

SOLARBUZZ的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约2600MW,占全球份额的32.9%,居于首位,八年增长了将近900倍。联系前文所述的世界市场,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太阳能消费市场的启动是中国光伏制造业的腾飞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产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据尚德公司网站信息,近期,经德国的Fraunhofer太阳能系统研究机构独立检测确认的?冥王星?光伏电池片转换效率16.53%,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光伏电池的重要原料——多晶硅的国产化历史可以大致分为电子级硅材料(11个9)和太阳能级硅材料(6个9)两个阶段。?六五?期间,为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业,国家科委组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材料的攻关,提出了全部国产化的要求。主要牵头单位是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洛阳单晶硅厂。其中,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中国的多晶硅


多晶硅行业2010年或迎来春暖花开时代(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土木工程施工复习要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