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板书设计: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
确定比例,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巧算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巧算分数加减法
目标:1、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ppt课件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能说说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 a+b+c=a+(b+c) a-b-c=a-(b+c) a-b-c=a-c-b 2、请大家完成下面几道题(课件出示)
4.8+3.65+3.2+6.35 345-123-245 722-135-265
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并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师:我们知道这些运算不仅适用于整数,也同样适用于小数,那它也适用于分数吗?
3、我们一起看这两道题,仔细观察算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练习题
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于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探究新知
1、既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那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两道题该怎样填?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填一填,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对于计算有什么好处呢?那就请同学们运用运算定律来完成下面这几道题,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通过做这道题,你能说说我们在做分数的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2、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计算,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判断下面这两道题是否做对了,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请大家猜一猜我们学过的其他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也同样适用呢?(是)那就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利用我们以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来完成以下几道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拓展练习
师:请大家看看这道题,你有什么办法很快算出它的结果? 课件出示练习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用余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用除法的余数来解决问题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3.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解决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质疑:
留有关例6的预习单: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师:孩子们老师看了你们的预习单觉得你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多!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下面请你们拿出小旗图,用你们预习的方法来解决有关小旗的问题。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 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利用5分钟的时间自学,再汇报) (二)交流方法,初步感受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 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 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回报。)
生1: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完成的,从1数到16,我发现的16面小旗是黄色的。(师板书:数一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个方法?
生2:我是用接着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的,现在图上有13面小旗有画了3面,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师板书:画一画)
生3:我是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完成的,我用16除以3等于5组余1面。我是这样想的:这道题是算16面小旗里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来解决。每3面小旗一组要用16除以3满5组,余数是1就表示是下一组里面的第一面,就是黄色的小旗。(师板书:算一算)
师:1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生:16表示总共有16面小旗。3表示每组里面有3面小旗。5表示有这样的5组小旗。1表示下一组里面的第一面小旗。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师:孩子们用这么多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变化一下数字你们会完成吗?(会)
变化:1. 如果求第29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那种方法又快又简便? 生:算一算的方法。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师;那你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三、检测反馈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2.每4根火柴棒可以搭成一个正方形,15根火柴棒最多能搭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3.秋游时,有15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坐4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4.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 什么颜色? 要求:(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独立解决问题。 (3)你是怎样做的? 5.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1)独立解决问题。
(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练习十三的3题
四、小结: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除法问题
16÷3=5(组)…1(面)
周期问题
教学内容: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 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通过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学生通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发现规律,揭示课题。
师:(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能接着说下去吗?你有什么发现?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就叫周期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时,师可提问:第19组第一个是什么?第2000组第二个是什么?你怎么很快知道的?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解题策略。 1、研究盆花。 提问:再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自己解决)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班级反馈: (1)画图的策略: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引导学生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 师:为什么列这样的除法算式呢?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判断的?第15盆花的颜色和哪组中的第几盆花的颜色相同? 学生上台边说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研究灯笼
依然是左起摆下去,第15个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合作尝试——优化方法 (1)画图
(2)算式15÷3=5(组)
师提问:你如何判断?为何除以3而不是2? 怎么没有例举法了?
2、根据图,你有什么问题?生:左起第120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 在学生的自主解决中,明白了画图和列举的方法有局限性,而算术方法是通用的。 3、师生小结。
师:大家觉得解决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看清物体的排列,弄清几个物体是一组,从而确定除数。
②列式计算,看余数是几,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③如果没有余数,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颜色相同。 五、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2、小游戏(打灰太郎,放喜羊羊) 六、全课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的?
巧填符号
教学内容:巧填符号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运算符号。
2、经历尝试探索巧填符号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倒推和凑数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增加口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运算符号。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倒推法和凑数法巧填符号,使等式成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