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找正方法是先找正支撑丝杠的两轴承座上轴承孔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并与导轨基准面平行。若不合格应修刮轴承座底面,再调整水平位置,使其达到要求。最后找正螺母对丝杠的同轴度,其找正方法如图所示。找正时将检验棒4插入螺母座6的孔中,移动工作台2,若检验棒能顺利插入两轴承座孔内,说明同轴度符合要求,否则应修配垫片3,使之合格。
(3)调整好丝杠的回转精度。主要是检验丝杠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若径向圆跳动超差,应矫直丝杠;若轴向窜动超差,应调整相应机构予以保证。
(二)、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
蜗杆传动机构用来传递互相垂直的两轴之间的运动(见图)。该种传动机构有传动比大、工作平稳、噪声小和自锁性强等特点。但它传动的效率低,工作时发热量大,故必须有良好的润滑条件。
1.蜗杆蜗轮传动机构装配的技术要求 (1)保证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垂直。
(2)蜗杆轴线应在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平面内。 (3)蜗杆、蜗轮间的中心距一定要准确。 (4)有合理的齿侧间隙。 (5)保证传动的接触精度。 2.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顺序 (1)若蜗轮不是整体时,应先将蜗轮齿圈压人轮毂上,然后用螺钉固定。 (2)将蜗轮装到轴上,其装配方法和装圆柱齿轮相似。 (3)把蜗轮组件装入箱体后再装蜗杆,蜗杆的位置由箱体精度保证。要使蜗杆轴线位于
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平面内,应通过调整蜗轮的轴向位置来达到要求。 3.蜗杆蜗轮传动机构啮合质量的检验
蜗杆蜗轮的接触精度用涂色法检验。可通过观察啮合斑点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装配质量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正确的方法给于消除。图5—4la为正确接触,其接触斑点在蜗轮齿侧面中部稍偏于蜗杆旋出方向一点。图表示蜗轮的位置不对,应通过配磨蜗轮垫圈的厚度来调整其轴向位置。
46
蜗杆蜗轮齿侧间隙一般要用百分表来测量(见图)。在蜗杆轴上固定一个带有量角器的刻度盘2,把百分表测头支顶在蜗轮的侧面上,用手转动蜗杆,在百分表不动的条件F,根据刻度盘转角的大小计算出齿侧间隙。其计算式为:
式中cb------侧隙,mm;
z----蜗杆线数; α-----空程转角,(0)
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蜗杆传动机构,可用手转动蜗杆,根据空程量,凭经验判断侧隙大小装配后的蜗杆传动机构,还要检查其转动的灵活性。在保证啮合质量的条件下又转动灵活,则装配质量合格。
课题十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轴承和轴组的类型与特点 2、掌握轴承和轴的检测方法。 3、掌握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方法。
二、相关知识
轴承是支撑轴或轴上旋转件的部件。轴承的种类很多,按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分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按受载荷的方向分有深沟球轴承(承受径向力)、推力轴承(承受轴向力)和角接触球轴承(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等。 三、教学内容 (一)、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所以多用于精密、高速及重载的转动场合。
47
1.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滑动轴承按其润滑和摩擦状况不同,可分为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和半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又称半干摩擦滑动轴承)。 (1) 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分动压滑动轴承和静压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滑动轴承的过程如图所示。轴静止时在重力作用下处于最低和轴承接触的位置(见图),此时润滑油被挤在两边形成楔形油膜,当轴旋转时,由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和润
滑油本身的粘性,轴就带着油一起转动。当油进入楔缝时,使油压升高,将轴浮起形成压力油楔,随着轴转速的增高,油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当轴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轴在轴承中浮起(见图),直至轴与轴承完全被油膜分开(见图),形成动压滑动轴承,其摩擦系数在0.001~0.01范围内。静压滑动轴承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通过节流器输入到轴与轴承之间,形成E力油膜将轴浮起,获得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静压滑动轴承的最大缺点是调整比较麻烦。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已经制成有动压滑动轴承,不仅具有静压滑动轴承的优点,而且调整方便。
(2)半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该种方法润滑的滑动轴承,虽然在轴和轴承之间有油膜存在,但不能完全避免轴和轴承的直接摩擦,因此摩擦损失较大,易造成轴和轴承的磨损。这种轴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保证一般情况下的正常工作,适应于低速、轻载、精度要求不高或间歇工作的场合。 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1)整体式滑动轴承
该轴承实际就是将一个青铜套压人轴承座内,并用紧定螺钉固定而制成。该轴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磨损后无法调整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所以通常用于低速、轻载、间歇工作的机械上。
48
(2)剖分式滑动轴承(见图)
该种轴承由轴承座l、轴承盖2、剖分轴瓦3、4及螺栓5组成。
(3)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见图) 该种轴承由后螺母1、箱体2、轴承外套3、
前螺母4、轴承5和主轴6组成。轴承5的外表面为圆锥面,与轴承外套3贴合。在外圆锥面上对称分布有轴向槽,其中一条槽切穿,并在切穿处嵌入弹性垫片,使轴承内径大小可以调整。
3.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在轴颈与轴承之间获得合理的间隙,保证轴颈与轴承的良好接触,使轴颈在轴承中旋转平稳可靠。
(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1)将轴套和轴承座孔去毛刺,清理干净后在轴承座孔内涂润滑油。
2)根据轴套尺寸和配合时过盈量的大小,采取敲人法或压人法将轴套装入轴承座孔内,并进行固定。
3)轴套压入轴承座孔后,易发生尺寸和形状变化,应采用铰削或刮削的方法对内孔进行修整、检验,以保证轴颈与轴套之间有良好的间隙配合。 (2)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顺序如图所示。先将下轴瓦4装入轴承座3内,再装垫片5,然后装上轴瓦6,最后装轴承盖7并用螺母1固定。
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时应注意的要点有:
49
1)上、下轴瓦与轴承座、盖应接触良好,同时轴瓦的台肩应紧靠轴承座两端面。 2)为提高配合精度,轴瓦孔应与轴进行研点配刮。
(3)内柱外锥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1)将轴承外套3压人箱体2的孔中,并保证有
H7号的配合要求。 r62)用芯棒研点,修刮轴承外套3的内锥孔,并保证前、后轴承孔同轴度的合格。 3)在轴承5上钻油孔与箱体、轴承外套油孔相对应,并与自身油槽相接。
4)以轴承外套3的内孔为基准研点,配刮轴承5的外圆锥面,使接触精度符合要求。 5)把轴承5装入轴承外套3的孔中,两端拧人螺母1、4,并调整好轴承5的轴向位置。 6)以主轴为基准,配刮轴承5的内孔,使接触精度合格,并保证前、后轴承孔的同轴度符合要求。
7)清洗轴颈及轴承孔,重新装入主轴,并调整好间隙。
(二)、滚动轴承的装配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内圈和轴颈为基孔制配合,外圈和轴承座孔为基轴制配合。工作时,滚动体在内、外圈的滚道上滚动,形成滚动摩擦。滚动轴承具有摩擦力小、轴向尺寸小、更换方便和维护容易等优点,所以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
1.滚动轴承装配的技术要求
(1)滚动轴承上带有标记代号的端面应装在可见方向,以便更换时查对。 (2)轴承装在轴上或装入轴承座孔后,不允许有歪斜现象。
(3)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轴承在轴受热膨胀时有轴向移动的余地。
(4)装配轴承时,压力(或冲击力)应直接加在待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