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发: 关于T梁张拉、压浆迎检的通知
一、三工区梁场(岔河村梁场、开平梁场)及所属施工队伍:
重庆市交委质监站将于2012年8月2~2012年9月30日对重庆沿江高速进行桥梁预应力和管道灌浆饱满度的专项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①内业资料,包括抽查施工记录及方案等资料、试验检测资料等②原材料抽检,包括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波纹管、压浆产品等③施工工艺现场检查,包括梁体有效预应力、压浆质量和孔道安装检查④实体检测,包括预应力筋锚下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孔道压浆饱满度和密实程度检测、管道安装位置检测。为迎接本次检查,同时也继续深入学习预应力T梁张拉、压浆的相关规范标准,加强预应力T梁张拉、压浆的质量控制,工程部组织两个梁场相关技术人员及施工队伍相关负责人(附签到表)进行了专项学习,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如下,请梁场相关技术人员及施工队伍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对本通知提出的问题及现场情况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马上进行整改。
一、预应力体系简介
1、 工程概述:
开平T梁预制厂负责苏家沟特大桥、月池大桥、岔河大桥、长屋间大桥上部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520片梁的预制。后张法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2、设计及规范要求 2.1、设计要求: 2.1.1 材料 2.1.1.1预应力钢筋
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 2.2.1.2 锚具
预制T梁正弯矩钢束采用15-7型、15-8型、15-9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 2.2.2 预应力工艺
2.2.2.1 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T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2.2.2预制T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预制梁内正弯矩钢束及墩顶连续处的负弯矩钢束均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935Mpa,
2.2.2.3 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申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申量与理论引申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申量值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2.2.2.4主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梁体发生侧弯,建议张拉顺序为:50%N2、N3→100%N1 →100% N2、N3→100%N4 2.2.2.5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N4 N3 N2 N1
40m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2.2规范要求 2.2.1施加预应力
2.2.1.1预应力筋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并应在使用前进行校正、检验与标定
2.2.1.2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
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标定: 1)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2)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3)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4)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2.2.1.3对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前端的工作锚对正,工具锚与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筋不得错位、扭绞。实施张拉时,千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2)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施工中需要对预应力筋实施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规定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3)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其偏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4)预应力筋在实施张拉或放张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应力筋的两端的正面严禁站人和穿越 2.2.2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
2.2.2.1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的措施。
2.2.2.2用于后张孔道压浆的设备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2)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也应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
3)压浆机应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不得采用风压式浆泵进行孔道压浆
2.2.2.3压浆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工地试验室对压浆材料进行进行加水试配,各种材料的称量应精确到±1%,
经试配的浆液应满足各项指标性能 2)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
3)应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和积水
2.2.2.4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且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因推迟使用而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额外加水。
2.2.2.5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对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宜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 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该稳压期的保持时间宜为3~5min。
2.2.2.6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小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
2.2.2.7压浆过程中和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 ℃,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气温高于35 ℃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2.2.2.8压浆后应通过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
2.2.2.9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固端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保护或防腐处理,需要封锚的机具,应在压浆完成后对梁端混凝土凿毛并将周围清洗干净,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应采用结构或构件同强度的混凝土并应严格控制封锚后的梁体长度。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锈措施。
2.2.2.10对后张预制构件,在孔道压浆前不得安装就位;压浆后,应在浆液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移运和吊装
二、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图
2、预应力张拉原材料与设备 2.1原材料:
2.1.1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7丝拈制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
2.1.2锚具:采用成品锚具OVM15-8,OVM15-9及其配套设备
2.1.3波纹管:采用内径Φ80mm的塑料波纹管,卷管所用钢带厚度不 小于0.35mm
2.2设备:YDC2500型穿心式千斤顶2台,油泵、压力表各2个 2.3注意事项
2.3.1张拉时,预制T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85%,龄期满足7天。 2.3.2预应力筋穿束宜用卷扬机整束牵引,保证预应力筋平顺,无扭结现象 2.3.3张拉过程中,构件两端严禁站人,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场地 3、孔道压浆原材料与设备、注意
3.1、原材料:经检验合格的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
3.2、设备:小型搅拌机1台,活塞式压浆机1台,压力表1个,30kg电子称1台。 3.3、配合比:重庆拉法基P.O42.5R水泥:压浆剂:水 =50:5.54:15(kg) 3.4、注意事项:
3.4.1压浆前观察预应力筋和锚具稳定情况,并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
3.4.2 压浆过程中和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 ℃,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气温高于35 ℃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3.4.3 压浆应按规定做不小于三组的7.07*7.07*7.07cm立方体试块,并做好施工记录 3.4.4 在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移运和吊装 4、施工流程及技术规范要求 4.1施工准备 4.1.1设备机具及仪表
张拉前检查油泵性能,油泵需供油足,压力稳定,无渗漏现象,张拉缸、回程缸运行平稳,千斤顶与油表配套检验,确定张拉力与油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300次或在使用中有不正常现象或检修后应重新校验。 4.1.2锚具、锚垫板、限位板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