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数一数的教学设计

2020-10-10 20:49

数一数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 2?5页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

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 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在出示挂 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并让学生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 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2、 面向全体同学。

注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等情况,特别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 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学生有困难,要及时给予帮 助,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 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努力遵循 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得轻 松、学得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 品德教育。

2、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 套。

教学设计

谈一谈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 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 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 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 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同时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师生相互介绍。

2、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 打开课本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编者的话”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 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同桌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其数一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 美丽的乡 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 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

(此处,先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察,去数数。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 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 学生及时表扬。

2、数一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 较多的,也就是说可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 美丽的校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注意培养 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言语表达能力。)

① .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 一座楼房。

生3: —位老师。

生4: 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 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② .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一数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简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