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对有效学习的影响研究》的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第一章 前言
1.1 历史背景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在校园里学习的内容根本无法跟上时代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某些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是瞬息万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不是比拼谁学的多学的早,而是比谁悟的多悟的快,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多知识都不是你在学校中学习过的,但是你所学习到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将会永远保留在你的身体里,它会随时显现出来,帮你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对有效学习积极影响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迫切期望解决的重要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数学教学的阶梯性更加明显,更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全面布局,然后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数学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目前,学校都在大力提倡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有效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终身学习。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学,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促进思维的碰撞,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有效性。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目的,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目的就是本项目想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实现的内容。
1.2 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效学习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新课改提出从学生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到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学会学习,进而有效学习被大力提倡。我们查阅了“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此外,在读秀、超星图书馆以及相关国外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也搜集到了相关研究成果。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关于初中数学学科学习现状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课程的有效学习现状研究,影响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相关性研究及有效学习策略等方面。
在国外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贝尔做了很多关于数学课堂有效学习方面的探索,其中也包含了对于提问方面的研究,他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高效有序的进行旧知复习和新知讲解。一个巧妙的课堂提问还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答复中去,进行知识的探讨分析。基于目前的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基本上都认为学习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学习情景时的学习动机与动机的差异而进行的相应的策略,它是不同信息处理的反映。
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行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发展到今,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外也紧跟时代的需求,在教育教学方面做者调整,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得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投入学习,师生之间更是自由地交流与相处。
在国内研究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中考的分数为教育评价标准,所以各个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更多的是落实在开展教学层面的改革。比如,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张熊飞提出的“诱思探究”,石家庄市教科所主持的“四环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开展的“1+5教学流程”等等,这些模式和流程都曾经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哪种模式和流程,都试图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仍单一的滞留在如何教授当时的教学内容,完成当时的教学任务的层次上,虽然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缺少了对教育教学的延续性,还需要进一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不管教学思想如何变化,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教学标准如何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者成效很低,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热爱并乐于学习此门学科,同时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有重要的意义,使课改不在是空口号。对促进学校发展,推进社会发展也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3 xx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校大部分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不抬头看,不反思不研究,课堂采用最传
统最老套的满堂灌,因此出现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学生厌学现象。校长办公会成员深入调研,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提出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地,把“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和“学科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我们学校的主要课题来研究,采用“确定主题,课堂实践,研讨反思”的主题式开展教研活动,鲜明主题贯穿整个学期教研活动。“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分解为以“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锻炼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如何打好学生 ‘四基’,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 ”为主题进行研究。各备课组要根据以上主题,深入分析本备课组教师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地分层次教研计划,努力建立本组教师共同的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要强化研究态度,突出问题意识,淡化研讨形式,将轰轰烈烈的形式化的研讨日常化平常化,将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做实做细,针对教师上课出现的问题要勇于进行口头反思,重建后续性,通过再上一堂课或多堂课,在实践中改进和提升自我;写作性后续,鼓励上课教师或听课教师撰写课例、案例、反思随笔和听课小记。从而提高了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备课组的研究功能,真正体现校本教研的价值,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此,我校迫切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高效课堂,提出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对有效学习的影响研究调查报告,期待较好效果。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对xx中学三个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根据调查目标逐一设
计,尽量涵盖调查的各个因素。以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对数学的浅层认知调查;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知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对有效学习影响的调查。通过分析三个年级的问卷调查,根据所设问卷情况作对比分析,找出其共性、差异性,进而反思总结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提出我们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我们研究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对有效学习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