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在北京、上海建立了国家会计学院,以此来提高全国会计人员素质。2000年9月财政部还印发了关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这一系列有关会计人员继续和培训的计划,以及对会计资格考试进行的重大调整,无疑对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缺乏职业判断力,我国会计人员目前仍需要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作为行为规范,以此来指导他们的会计行为。
(六)独立审计游历于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意见,其主要依据会计准则作出判断,因此会计准则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独立审计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实务中受到执业环境、时间、成本、审计人员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其中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我国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
(一)不能以国际会计准则来统一我国的会计准则
(1)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制定过程看,它首先是一个政治和外交问题,然后才是会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这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等方面的利益摩擦,而作为协调的国际会计准则,具有明显的欧美倾向,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2)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很难统一各国会计的固有差异,无法满足各国财务报表提供者及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因此,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折不扣地执行国际会计准则,而更多的是采用实用主义态度。(3)各国会计活动的特殊性很难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即使是反映会计活动普遍性的准则内容,也往往会因各国的环境差异以及主观认识上的分歧而得不到普遍认可。在会计国际化方面,我国应当将会计思想、会计观念全面交融并逐步统一,而在制定会计规范制度、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报告要求准则等面则必须有分析、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中可为我所用的部分,而不能无条件的甚至是盲目地参照执行。否则,不仅不利于坚持会计的本国特色,而且会延误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二)采用协调﹑推行﹑统一的渐进方式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化
(1)协调。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这是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衔接,它结合了我国的实情,更有利于在我国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是推行国际会计准则更有效的形式。
(2)推行“两则”,即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既要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又要依据我国会计准则,进行处理有关会计事项,推行“两则”并行是不相悖的。当“两则”的内容一致时,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处理相关会计事项,当两者的内容不完全一致而存在差异时,可参照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协商处理有关会计事项。对于有的经济业务,还没有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就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3)统一准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