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要切实强化林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着力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山川秀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项目的建设为右县的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造林等生态工程奠定了苗木基础。
2.2.3 项目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山西素有“煤乡”之称,源源不断输往国内外的煤电为中国改革
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成了环境差、污染重、空气脏的代名词。山西每平方公里的人均污染符负荷是全国的3.7倍,氮化物 、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人均负荷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十倍。因挖煤、炼焦、发电等造成的环境损耗每年高达49亿元,每年环境治理费缺口高达600亿元。导致山西生态恶化的根源是山西浓厚的“煤碳情结”及由此产生的“黑色思维”。由于污染严重,欠帐太多,加上人们环境意识不够,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要彻底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就得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低水平重复过去的老路。傻、大、黑、粗的产业结构绝对不能再唱主角,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生态林业、经济林业、旅游产品开发等作为煤炭工业的接替产业而大力发展。
随着苍头河流域湿地的自然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
护工程、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在右玉的全面实施,林木优种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