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建设规划、以名古屋市为中部圈开发建设规划和以大阪市为中心的近畿圈建设规划。振兴特殊地区规划发展包括半岛、山村、偏僻岛屿、暴风雪地区、特殊土壤地区、低开发地区、新产业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特殊地区、奄美群岛、小笠原群岛等的规划。其他行业规划有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防灾基本规划和环境保护基本规划。
二、日本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及北海道综合开发规划1.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环境、资源问题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和实施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到1998年,国家共编制过5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
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始于50年代初。.1950年国家颁布了《国土综合开发法》。根据法律,1951年选择19个重点地区编制规划,后增加到21个,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1962年内阁会议通过。‘该规划期限为10年,目的是通过规划,实现集中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称为“倍增计划”,也称“一全综”。“一全综”基本目标是: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即对因城市过分膨胀引起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以及地区间的生产力差距问题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综合解决。基本课题是:防止城市的过分膨胀和缩小地区的差距;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对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资源在地区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
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二全综)。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全综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第二次编制综合开发规划。目标还是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以工业、牧业、交通等大规模开发项目为中心。该规划1969年经内阁同意实施,规划期限为20年。二全综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随着1971年石油危机的出现,许多人对国家实施的开发方式和做法提出质疑。“二全综”的基本目标是:创造宽裕的环境,即在调整基本课题的同时,追求高福利社会,创造以人为本的宽裕生活环境。基本课题是:人与自然的长期协调,恒久性的自然保护和保全;通过对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开发可能性向全国扩大以求均衡化;通过发挥地域的特长和建设开发基础设施来重新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及提高其效益。
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三全综)。以实现人口
@壁丝塑墨塑丝塑挫万
方数据的定居为主线,更加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处,注重地方开发,选择300多个定居圈,形成以流域治理、降低人口流动、改善居住环境的国土开发方式。该规划1977年正式实施,规划期为10年。“三全综”的基本目标是:建设人居住的综合环境,即以有限的国土资源为前提,有计划地建设和发挥地区的特长,扎根于历史的和传统的文化,使自然与人协调,建设使人安心健康型的、文化型的、具有人情味的综合环境。基本课题是:居住环境的综合建设;国土的保护和利用;应对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四全综)。在三全综实施过程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日本出现人口大量向大城市集中,并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开始制定新的国土开发利用方式。1987年通过了四全综,实现目标年为2000年。主要内容是提出多轴、多极,分散型国土开发方式,主张国土均衡发展,更多地体现公正和效率,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四全综”的基本目标是:多极分散型国土的构筑,即在既安全又滋润的国土上,形成一种具有特色功能的多极型的,能排除人口经济功能和行政功能等诸功能向某一特定地区过渡集中的现象,并促进地区问和国际间的相互补充和融发性发展以及相互交流的国土结构。基本课题是:通过安心定居和交流搞活地区的发展;国际化和重新调整世界城市功能;建设既安全又质量高的国土环境。
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21世纪国土综合
开发规划设想。在总结了以往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理念制定面向21世纪的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主要理念是,更加适合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加强地区间的相互合作,形成广域的国际交流圈,建立多极多自然的居住区,更新和改造大都市,防止人口减少与高龄化等。1998年通过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规划期为2001年一2015年。“五全综”的基本目标是:为多轴型国土结构的形成打好基础,即为追求多轴型国土结构的形成和实现21世纪的国土宏伟设计打好基础。基本课题是:确保国土的安全和生活的安心;让国民享受自然的恩泽,并让下一代把这优美的自然继承下去;建设具有活力的经济社会;形成向世界开放的国土结构。
综观日本5次综合规划的制定,最大特点是,具有符合形势需要的规划理念。国土规划理念在随着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