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物 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
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若用○
2
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1答案:AD
2解析:考察科学史,选ACD
3答案:BC
解析: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 B 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
C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 D 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4答案:C
5答案:0.8,10s和14s, 6答案:AC
7(1)○16;7【或7;6】
○21.00;1.20 ○32.00;偏大
解析:①由于计数点前后的间隔距离都小于它们的间隔距离,说明计数点6之前物块在加速,计数点7之后物块在减速,则开始减速的时刻在6和7之间。答案6;7【或7;6】。
(9.00 11.01) 10 2
v 1.00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等于4和6间的平均速度5 0.2v v6(9.00 7.01) 10 2
v5 4v4 0.80
m/s,同理 m/s,又2可解得计数点0.2
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20 m/s。
x2.00 10 2
a 2 2.002
③在减速阶段 x 2.00cm,则加速度为m/s。在减T0.12
速阶段产生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