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义的青春期教育
广义的青春期教育,我们称为“人生教育”或“人格教育”,涉及恋前准备,婚前训练。其内容包括性别、性意识、性道德;两性间的尊重、平等与交往文明;关于友情、爱情、择偶、婚姻;关于家庭计划和生活技能。这是一整套关于人生的科学知识。
在座的家长朋友,一定不是仅仅关心你的孩子是否有个好的学业,能否考上大学乃至读硕士、博士,你必然更关心孩子将来是否能够顺利地恋爱择偶,建设一个美满的婚姻,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且生养健康的孩子。老实说,前一个关心,主要涉及学校的教育和孩子本身的刻苦努力,家长在其中帮不了多大忙;而后一个关心,主要涉及家长的任务。孩子的恋前指导和婚前准备,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学校无法承担此项任务。学校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小学、中学、大学,由不同的学校对孩子进行知识训练;而家长陪伴孩子到成家立业,中间不能“换岗”;孩子的“一生幸福”,要看其家庭给了怎样的资源和资本。青春期既是未来立业的准备期,又是未来成家的准备期,两种准备交织在一起。前一种准备由学校不遗余力地帮助,而后一种准备却受到家长的忽视,甚至家长们把主要精力用去帮学校的忙,关注孩子的仅仅是学业成绩,大有“种了别人家田,荒了自己地”的渎职倾向。于是,我们今天已经看到,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事业上踌躇满志,卓有成就,但在两性交往、恋爱择偶乃至婚姻家庭生活中举步维艰,挫折坎坷,甚至失败或陷入悲剧,其结果是损害健康,毁灭幸福,个别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个人不是等到考试再读书,而是先读书、再考试。恋爱、择偶、结婚,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考试,为什么不需要在“导师”的帮助下早些进行训练和准备呢?做夫妻、做父母的训练早在儿童期就该开始了,至少不能晚于青春期。可以说,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也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取代婚姻家庭的成功。因为,事业的辉煌是一阵子,而婚姻家庭的幸福是一辈子。
希望在座的家长朋友,从今以后把你对孩子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孩子的人格健全和一生幸福这方面来。学习方面的缺憾有的是弥补机会,因为学习知识没有严格的年龄阶段,有些知识可能要待专业岗位确定之后重新学习呢。然而,人生却是单行道,春夏秋冬不能逆转。孩子的青春期只有这一段,“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家长们必须抓紧这个关键期帮助孩子做今后无法回头来做的事情。
二、解读青春密码——“早练”还是“早恋”
(一)少男少女课堂——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1993年,北京一批志愿者专家开始了青春期教育的尝试。他们首先在学校开设了“少男少女课堂”,利用双休日的四个半天讲了四个主题:一是“走进生命的春天——悦纳你的青春体貌”;二是“让我猜猜你心中的秘密”;三是“少男少女的交往——关于友情和爱情”;四是“春天,就忙春天的事吧!”。
第一课是讲青春期的身体和生理变化,解除孩子的“体像障碍”。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喜欢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的容貌。经调查,30—50%的孩子都有对自己的外貌多少不满意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漂亮、不“标准”、不“性感”,等等。有个初一的男孩子,甚至觉得自己的阴茎太小,为此苦恼了好几天。原来,他是看了色情光碟,用光碟中那个特型的成年男人性交时勃起的阴茎与自己的小鸡鸡作比较,感到十分焦虑。有的女孩觉得自己的乳房不丰满、身材不苗条、眼睛小或鼻子不够高等等,苦恼不堪或盲目减肥,甚至要求父母给钱去做整容手术。这类问题统称“体像障碍”,是青少年中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就什么是美,什么是“标准”、“性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并告诫孩子们要尊重青春期的自然发育规律,珍惜自己的独特性,不做无意义的比较,以充实的内在美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实现社会价值。孩子们能欣然悦纳自己的青春体貌,就多了一份自信和成长的力量。
第二课是讲性心理的发育。性幻想、性梦、暗恋、单相思等等,是青春期普遍发生的心理现象,证明着一个正常发育的女孩和男孩的心路历程,不必担忧与自责。一个男孩就因自己做了个梦,梦见与同桌的女生拥抱,第二天羞于去上学。一个女生上课时无意碰了男生的脸,男生回敬了一个亲热的动作,该女孩便说他是流氓,坚决要求换座位。诸如此类的心理敏感,常见于少男少女之间。通过老师开诚布公的讲解,孩子们解读了自己内心的秘密,不再怀疑自己和误解别人,就能坦然地预防心理隐患。
第三课讲的是少男少女之间的性吸引、异性交往、友情与爱情。这是青春期人生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如果少男少女在情感发育阶段能得到及时的指引和疏导,不仅可预防性心理异常,而且性行为的冒险也会大大减少。后面要详细介绍这堂课。
第四课是讲少男少女的自我保护、防止性侵害以及关于烟、酒、毒品、艾滋病的常识。
这四堂课讲下来,孩子们非常兴奋,觉得这些内容是他们最需要而又无从学习的。“少男少女课堂”是参与式、互动式的,一半的时间是由学生们提问和相互讨论。孩子们踊跃地提出许多问题。例如,女孩问:“处女膜是什麽?它重要吗?对谁重要?”“月经来了为什么又停止?月经停止就是怀孕了吗?”“为什么两边的乳房不一样大?”“乳头为何塌陷?”“乳房发育到什么程度才该戴乳罩?”“为什么偷偷喜欢上一位男老师?”“触碰到男生的手为什么会心跳?”“男生邀请我去公园,有问题吗?”“怎样回答男人写的'我爱你’字条?”。。。。。。等等。男生的典型问题有:“为什么会半夜遗精?”“阴茎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勃起?”“男人的阴茎怎样才算标准?”“不长胡须怎么办?”“什么叫男子气?”。。。。。。等等。
老师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反问孩子们:“这些问题问过家长了吗?”绝大多数孩子摇头,个别孩子甚至不屑地说:“嗨,家长懂什么呀!傻冒儿!”
在座家长朋友,可仔细阅读一下《少男少女知多少》这本书,先用目录测验一下你自己,看看有多少问题是你自己能够正确回答的。如今家长们若不能在知识和观念上“与时俱进”,被孩子成为“傻冒儿”甚至遭到抗拒,就不足为奇。
后来,应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专家们又开设了“家长课堂”,给家长讲了十堂课。少男少女课堂是未成年人教育,是根据他们的成长期而讲授的;家长课堂是成人教育,内容自然要丰富和深刻些。迄今,我们已有了一整套供孩子和家长分别学习的读物《青苹果丛书》〉,是十多年来一批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家长朋友用这套丛书与孩子共同学习,陪伴孩子走好青春期这段艰难的人生路程。
(二)理解少男少女交往的四大功能
少男少女的交往不仅可以,而且必须。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仍有太多家长和老师还在用“早恋”这根大棒围追堵截孩子与异性的交往,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禁忌只能加剧饥渴感,压制只能助长好奇心。
须知,少男少女处在十多年的“性待业期”,性冲动、性压力甚至“性风暴”困扰着孩子,如果他们没有正大光明的途径去缓释,就会从歪门邪道上去释放。
少男少女的交往,担负着青春期成长和走向成熟的特殊任务,这种任务是不能等到成年之后再去完成的。
1.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今天,应试教育的压力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它剥夺了孩子的金色童年,黯淡了孩子的花季天空,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然而,孩子生性是要玩乐的。儿童时,父母尽量陪孩子玩,哄着玩,买玩具给他们。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听哄,也不爱玩具,更不愿与父母玩了。他们跟谁玩呢?今天的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当玩伴,只好在家庭之外找同龄伙伴玩了。为什么同龄的异性伙伴之间最好玩?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由体内性激素注定他们成为不同的性别磁场,女孩是阴极,男孩是阳极,发生阴阳互吸的“磁场反应”。磁场中的性素、情愫给孩子们带来特殊的滋养,使少男少女在一起的游乐活动更富有情趣:唱歌、跳舞、过生日、逛马路、聊天。。。。。。无不有异样的感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成年男女不也有这样的体验吗?世界上许许多多高雅的文体活动都是为男女共同参加而设计的:交谊舞、探戈、华尔兹、花样滑冰、男女声二重唱等等,多么有趣,多么优美,谁能从中看出什么低级趣味吗?学校应尽可能组织有少男少女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谁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在大庭广众之中、光天化日之下参加这样的活动,谁家的孩子就更阳光、更健康,就不需要偷偷摸摸转入地下去约会异性,也不必到网吧去享受虚拟的异性交往之欢。
两年前,国家教委就指示中小学生不必再做第七、第八套广播体操,小学生应跳集体舞,中学生可跳探戈、华尔兹。这是为什么?因为“性待业期”的少男少女需要正大光明地通过男女接触释放性压力。跳集体舞要手拉手,肌肤接触,跳交谊舞还有身体的接触,这不就是一种光明正大地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吗?“公开放电,比较安全,私下放电,十分危险;集体放电,很是安全,个体放电,难免危险。”智慧的教育者们如是说。
希望家长朋友们在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积极支持和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例如,节假日鼓励孩子约上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的异性同龄伙伴出去玩耍,体验异性交往的快乐。
2.完成第二次断乳期,为今后的恋爱择偶做早期准备
家长们都记得孩子第一次断乳吧?那时他(她)哭呀、闹呀,多可怜你也得给断奶。那麽,“第二次断乳期”呢,是指性心理的断乳。女孩到达青春期,成为阴极磁场,不自觉地被身边那个阳性磁场吸引。那是谁呢?那就是她的父亲。人们通常可以发现,青春期的女孩在父亲面前的表现很矛盾:她羞涩躲避,但同时又对父亲充满神秘和好奇,欲求亲近。一位优秀的父亲可能成为女儿心中第一个异性偶像。儿子到了青春期,对母亲也有同样的性心理表现。这是少男少女青春发育初期对异性家长的眷念和对同性间家长有所排斥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女儿长期“恋父”或儿子长期“恋母”,形成所谓的“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那就会造成性心理发育不良,影响到他们今后与同辈异性之间的交往,甚至形成择偶偏向。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尽早地帮助孩子把青春期的磁场指向尽快转移到同龄异性身上去,这个过程叫做“第二次断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