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马克思期末作业单选复习题(3)

2020-03-26 19:53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3.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生产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8. 生产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9.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人民群众 B. 阶级斗争 C. 社会基本矛盾 D. 科技革命 10. 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1. 上层建筑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 A.国体和政体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1

C.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D.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 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3. 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全面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协调发展 D.以人为本 15.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16.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法律制度 B.经济条件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17.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人民群众 1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20.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吃喝穿住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12

21.“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2.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2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共30个)

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 )

A.资本积累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主义产生 D. 资本集中 2.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交换关系

C.生产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3.商品二因素是(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13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交换价值和价值

6.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D.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7.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8.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9.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B.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 ) 14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 12.通货膨胀是(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13.价值规律是( )

A.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社会主义基本规律 C.私有制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基本规律 14.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 )

A. 等价交换 B. 不等价交换 C. 贱买贵卖 D. 不平等交换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买到生产资料 C.货币的流通 D.资本的运行 1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18.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

C.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D.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19.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5


2013-2014马克思期末作业单选复习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