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概论一考通》(北大燕园版)各章选择题及答案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 2009-12-28 16:39:23 阅读23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阶段的国际经济法主要是调整私人与私人之间超越一国国界的经济(贸易)关系,其所直接涉及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私人而不是国家。
A.萌芽 B.发展 C.变革 D.转折、更新 2、多边国际专向商品协定最早出现于
A.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B.19世纪初至9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 D.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华沙——牛津规则》所规范的是
A.商业跟单信用证 B.见索即付保函C.CIF贸易术语 D.海上救助合同
4、成为奥地利、日本以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商事立法蓝本的是 A.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 B.1900年的《德国商法典》 C.1911年的《瑞士民法大典》 D.1838年的《荷兰商法》 5、英国自 后陆续制定了涉及各种专项问题的单项商事法规,使商事法规逐渐成文化。 A.1880年 B.1882年 C.1888年 D.1896年
6、 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从而使美元在世界金融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长达27年。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全球贸易优惠制协定》 7、《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机构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政府间组织,它采用的是 A.“一国一票”的平权原则 B.“特别表决制” C.“加权表决制” D.“集团表决制” 8、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下,联合国大会于1960年底通过了( ),庄严宣布“必须迅速和无条件的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B.《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C、《关于自然源永久主权的宣言》D、《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9、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下列决议中,虽然在整体上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法理依据,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被塞进了维护西方殖民主义者既得利益的若干条款的决议是 A、《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 D、《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10、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A、1964年 B、1969年 C、1971年 D、1974年
11、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北分歧的焦点日益明显的集中于整个国际经济结构应否实行根本变革,其核心内容在于
A、世界财富如何实行国际分配 B、世界财富如何实行国际再分配 C、国际生产分工体制的改革 D、国际产品交换体制的改革
12、1974年,以“原料和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 B、《各国经济权
利和义务宪章》 C、《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D、《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13、 等国际组织机构的成立,被认为是国际商事法规已经形成能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标志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14、纯粹由众多发展中国家参加缔结的第一个准世界性多边贸易协定是 A、《洛美协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C、《全球贸易优惠制协定》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15、根据1993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发展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安第斯条约组织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6、世贸组织及其法制的发展历程中,1986年——1994年乌拉圭回合艰难谈判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财富的国际再分配,特别是南北两大类国家经济上的利害得失,很难道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与平衡
B、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的存在 C、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不公
D、南北两大类国家政治上的利害得失,很难道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与平衡 17、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国际私法关系 B、国际公法关系 C、国际经济关系 D、国际商事关系
18、 ,国际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 A、1998年4月 B、1993年1月 C、1988年4月 D、1985年10月 19、“跨国法”理论的提出者是 A、英国学者施瓦曾伯格 B、美国学者杰塞普 C、日本学者金泽良雄 D、法国学者卡罗
20、将国际经济法划分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及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等若干大类的依据是
A、以现实法律问题为中心
B、以传统法律类别为中心
C、以现实法律分类为中心 D、以传统法律问题为中心 21、既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的是宋朝颁布的
A、市舶条例 B、《市舶司则法》22条 C、通商条例 D、《通商司则法》22条
22、 是新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一贯坚持的、最基本的法理原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健康发展的两大基石。 A、自主自愿、平等互利 B、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C、自主自愿、公平互利 D、独立自主、公平互利
2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主要限于 A、苏联
B、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C、苏联和美国
D、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国际经济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通常指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每一特定历史阶段,往往形成的某种相对稳定的格局、结构和模式
B、它的建立和变迁取决于国际社会各类成员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实力对比 C、它的建立和变迁主要受控于国际大国的意志
D、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
E、国际经济法是促进变革旧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2、下列选项中, 标志着国际经济关系方面无法律状态的结束和新兴的国际经济法的出现。 A、《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B、《洛美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D、《科托努协定》 E、《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下列关于汉萨联盟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14~~17世纪期间北欧诸城市国际结成的商业、政治联盟组织 B、以北德意志诸城市国家为主
C、是14~~17世纪期间东欧诸城市国家结成的政治、商业联盟组织 D、它出现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
E、主要目的在于相互协调和保护各加盟城市国际的贸易利益和从事贸易的各加盟国的公民,并且共同对付联盟以外的“商敌”
4、 关于近现代国际习惯或惯例,下列表示正确的有
A、对于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和财富源泉的取得可以采用征服、先占、时效的形式
B、其各种条约、协定和国际习惯或惯例都贯穿着强烈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精神
C、其国际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是与当年国际的强弱实力对比相适应的,是强者用以维持当年国际经济秩序的一种“恶法”
D、这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关系,并非处在全然“无法律状态”,而是处在恶法统治状态
E、这个历史时期,并非弱肉强食“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时代,而是弱肉强食本身“合法化”的时代
5、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经济法发展阶段出现的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的是 A、1931年的国际锡协定 B、1933年的国际小麦协定
C、1934年的国际橡胶协定 D、1975年的洛美协定 E、国际砂糖协定
6、近现代民族国家统一国内商事立法始于法国于17世纪先后颁布的 A《商事条例》 B、《民法典》 C、《海商条例》 D《商法典》 E《法国商法典》
7、下列选项中,属于在国际经济法转折、更新阶段出现的多边商务专题公约有 A、1952年《世界版权公约》
B、1964年《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 C、1929年《华沙公约》
D、1931年《统一支票法公约》
E、196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
8、下列选项中,以西方发达国家为缔约国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共同体 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E、欧洲联盟
9、下列选项中,以发展中国家为缔约国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A、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B、安第斯条约组织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可可生产者联盟 E、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
10、狭义的国际经济法学认为,国际经济法是 A、仅涉及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独立学科
B、限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国际公约、条约、协定以及属于公法性质的各种国际惯例
C、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
D、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E、国际公法的新分支
11、国际经济法狭义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施瓦曾伯格 B、杰克逊 C、卡罗
D、金泽良雄 E、杰塞普
12、国际经济法广义说的代表人物有 A、杰塞普 B、斯泰纳 C、瓦格茨
D、杰克逊、洛文费尔德 E、樱井雅夫
13、国际经济法是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其内容涉及 A、国际公法 B、国际私法 C、国际商法 D、内国经济法
E、各国的涉外经济法
14、下列关于内国经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立法形成包括“涉外涉内统一”和“涉外涉内分流” B、“涉外涉内统一”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C、“涉外涉内分流”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D、中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及《合同法》属于“涉外涉内统一”形式 E、中国的《企业破产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属于“涉外涉内分流”形式 15、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可大体划分为 A、古代中国时期
B、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时期 C、民族资本主义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E、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
16、下列属于宋代市舶条例内容的是
A、外贸开始规范化、厉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B、鼓励交易和分类管理 C、礼遇外商,救助“海难” D、严禁各种走私逃税活动
E、切实保护“番商”合法权益、采取“低税”政策
17、深入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贯彻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具有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A、依法办事 B、完善立法 C、以法护权 D、据法仗义 E、发展法学
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