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的基本要素(2)

2022-02-27 13:32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思维方向选好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原有的思维方向遇到了无法解释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从疾病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有的是单向发展,有的是多向发展。

思维方向的调整是临床诊断能力高超的表现!

临床思维简化的选择在临床思维中较为常用的思维能力简化方法有类比法、排除法、二分法。如:对乳房肿块性疾病的二分法。

临床思维的策略

淡化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病因观念 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病因观念是生物医学模式的精华,留有深刻的魏尔啸细胞病理学影响的痕迹。我们当前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引下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必须淡化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病因观念,从社会、心理和生物的相关因素出发,全面地考虑临床上的问题。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已经无法用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病因观念来解释,如糖尿病、肥胖症和若干心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

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参与作用 把病人及其家属放在疾病诊治的主体地位,是现代医学观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思维策略的重要显现。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参与作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采集到的疾病资料更全面、更真实。若干对我们诊断疾病关系密切的深层次问题都能了解。“你认为你得的病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可能导出很多病人内心世界的、可能是隐蔽性的问题。甚至可以由此入手,找出“真正的病人”。

摆脱临床的惯常定势临床的惯常定势常常是影响我们思维正常进行的障碍。

专业定势 看到病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从事专科的疾病。

权威定势 上级医生的意见必然是正确的。

书本定势 书本上是那么写的!

从众心理 大家的意见应该尊重,少数服从多数!

扩大思维的创意视角

否定思维 “能不能不是?”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建立一个诊断时,多数都要经历这个思维步骤。即使诊断的依据较为充分,也有必要试图将其推翻,从反面再想一想“能不能不是”。

反向思维 “不是这个病,是不是也会这样?”从反面再考虑一下诊断的正确程度,可以加深对原有疾病的认识,强化原有疾病诊断的依据。

无序思维 “是不是大家都考虑的不对?”打破格局,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激发思考,激发想象力。把自己的思维,重新由无序进入到有序,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临床思维的基本要素(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西双版纳州农民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