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2)

2022-02-27 13:33

《政治家篇》 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 367~前 361), 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 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政治家篇》 主旨 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 政治中道、 混合的概念; 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 真政治家(哲学王) 无需用法律统治, 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 即使有真政治家, 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 亦是一门科学。 法律对于政治家, 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 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 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 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 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 “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 从现实出发, 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 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在十二卷的《法律篇》 中, 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 包括地理环境、 疆域大小、 人口规模与来源、 国家经济生活、 阶级结构、 政治制度、 法律等细则。 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 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 中的正义之邦相比, 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 主要有: 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 以防止个人专权。《理想国》 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 公妻、 公餐、 公育制, 《法律篇》 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理想国》 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 而《法律篇》 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

2. 1 . 理念与理想国的思想

理想与现实、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不仅是哲学上必然要讨论的问题, 同时也是政治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了 并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善” 、 什么是真正的“美德”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等问题。 他认为, 人们所见到的具体事物, 所见到的所谓的“善” 、“美德” 、 “正义” 等都是不完全的、 不真实的。 只有“善” 的理念、 “美德” 的理念、 “正义” 的理念才是完全的、 真实的、 永恒的。 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提出: 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本质, 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人们通过感官所认识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 不完善的、 暂时的、 不真实的。 “理念” 则是永恒不变的, 是最真实的存在, 是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型、 本源。 而日 常人们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 实际上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 例如, 日 常人们所见到的床, 实际上不过是木匠按照床的理念制作出来的,只是“床” 的复制品, 是“床” 的影子, 是不定型的, 是变化多端的。 至于画家们所绘的、床, 则是模仿的模仿, 影子的影子, 是更不真实的东西。 真实存在的只是“床” 的理念, 它是生活中存在着的五花八门、 变化多端的床的本源, 它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与生俱来, 是永恒的、 普遍的。

理念虽然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但大多数人由于受世俗生活的缠绕, 庸庸碌碌, 心灵的窗户被遮掩着, 对理念世界不能认识。 只有超凡脱俗, 看破红尘, 摆脱情感的干预, 静思默想, 才能回忆起自己先天灵魂中固有的“理念” , 才能把握所谓的真谛。 他认为, 一切所谓真正深刻的认识都来自自己灵魂深处。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就是回忆” ,认识事物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 要认识国家、 理解国家、 把握国家, 就是要达到对国家的“理念” 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什么是国家的理念呢?他认为, 所谓国家的理念就是最理想、 最完美的国家, 而所谓最理想、 最完美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 体现了至高的“善” 的国家。 于是, 在《理想国》 一开始, 柏拉图就从讨论一般的正义原则出发, 进一步讨论了 一个城邦的正义原则以及从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到各种具体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理想城邦的基本蓝图。 他设计的理想国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同时他在书中提出的个人要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为城邦服务献身的思想又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的源头。 因此, 本书的希腊文书名“Politeia” 和英文译名“Re—public” 均无“理想” 之意, 但汉译者还是依据作者的实际意图翻译成《理想国》 。

理想国度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因为它是永恒的、 尽善尽美的, 是一切现实生活中的国家所趋赴的原型、 目标。 柏拉图曾明确地指出, 这个理想的城邦是哲学家在彼岸世界所看到的,“这种城邦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 “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 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 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 都没有关系” 。 正像柏拉图自 己所表明的, 这个理想的国家究竟存在于何方以及什么时候才能存在, 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个理想国度的描述, 柏拉图表明了自 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 此外,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 柏拉图这里也开创了从理想、 原则等出发来研究问题的先河, 从而为后来的自然法理论、 社会契约论、 乌托邦主义等提供了 先例。

在理想国中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 国家应该有统治、 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 认为人的灵魂包含理性、 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 理性在价值上属于最高层次。 一个城邦该由哲学家领导军人统治生产者。 他根据“四主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正义) 区分各等级。 根据金质、 银质、 铜铁质来象征人的心灵的不同素质类型。他在《法律篇》 中提出国家要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实行法治。 他接受有限民主原则, 主张实行混合政体。 《理想国》 中最具特色的思想是哲学家治国的思想。 因为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 才能把握理念和事物的本质规律。 其他人的知识只能称为“意见” 。 哲学家治理城邦首先要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 要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 要对公民进行正确的教育。 提出了 正义的政体和唯一正确的贤人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政体。他把现实生活中不当政体分为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 僭主政体等。

2. 2. 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

城邦存在的理由乃是人们相互间的需要。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很多, 但谁也不能自 给自足,因此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 取长补短, 由此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就是城邦。 为了使城邦生产的东西更丰富更容易, 每个人只能做一样符合他性格的手艺, 并在适当的时候去做, 放弃其它的事情。 这实际上是就专业化原则和社会分工思想, 也是符合人的“自 然” 的社会分工方式。 城邦中由于交换的需要而需要商人, 商人分两种, 一种是大商人, 做城邦间的“国际贸易”; 一种是小商人, 在城邦内部的市场上, 这种工作适合身体最弱干不了其它事的人。 从专业化原则的意义上来说, 城邦中的哲人王, 护卫者也是做适合于他们做的事情, 因为统治和军事都是技艺。

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广东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自助子系统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