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
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严厉查处制售使用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行为。
3、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4、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
卫生部要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5、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查证验货、购销台账、过程控制、产品召回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
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大型食品企业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所属公司产品出现问题的,要暂停本企业所有同类产品的销售并向社会公告,经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销售。
(二)规范原辅材料各项记录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原辅材料清单→原辅材料供应商清单→供应商资质(三证查验)→合格供应商名单→原辅材料标准→进货验收标准→进货验收记录→进货台账→使用台账→不合格品处置记录。
三、生产过程控制
(一)关键控制环节的辨识
1、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要求
2、企业工艺控制的需要
3、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概念
(二)关键控制环节的管理
1、遵守卫生规范和良好生产规范;
2、《食品生产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正在修订中。
3、利用生产相关记录,总结工作经验,发现管理漏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四、产品出厂检验
(一)出厂检验是评价企业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出厂检验应根据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三)妥善保存检验记录,规范产品留样管理
五、产品追溯体系
(一)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是快速处理食品安全事件,召回不安全食品和发现问题根源的有力武器。
(二)建立电子化的采购、生产、检验、销售记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报告机制
第三章食品安全风险
一、原辅材料风险
(一)原辅材料资质风险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
(二)原辅材料质量风险
每批检验合格证明、检验项目的齐全性;
(三)原辅材料管理风险
原料的可持续性、分类存放、先进先出、定期清理;
(四)原辅材料使用风险
按工艺配方使用、计量投料、规范记录
(五)原辅材料处理风险
不合格品标识、不合格品处置、不合格品记录
二、生产过程风险
(一)工艺布局风险
交叉污染、外界污染源引入
(二)设备设施风险
设备性能、设备安装、设备维护
(三)关键控制点风险
操作规程制定、工艺参数控制、预警机制建立
三、产品检验风险
(一)进货检验
验收标准的合理性
(二)过程检验
关键控制点监控的及时性
(三)出厂检验
检验批次和项目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