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容器。 8 应设置洗眼装置。
9 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10 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11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
12 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
1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2 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
3 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
域(如休息室、图书馆、门房)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4 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5 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大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若选用真空采血管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杯,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而采血管或离心杯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分钟后打开。
【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和操作】
1 实验室人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人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5 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 使用尖锐器具时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7 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10 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如卡介苗等);
11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2 生物安全程序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及监督执行,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13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15 人员暴露于病毒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
实验室危险品管理规定
1、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或储存室内,设专人保管;容器或外包装上有明 显标识。
2、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专用仓库,应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品种类、性质,设置
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晒、灭火等安全措施。
3、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必须定期检查。
4、储存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的仓库,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应配有灭火设施。
5、使用危险物品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
6、剧毒试剂称量及使用,应有两人以上在场,严格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 7、菌种、毒株由微生物室专人保管和使用。 8、仪器设备要远离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
9、使用尖锐器具必须遵守作业指导书规程,注意安全。
实验室内务管理规定
1 本实验室上岗人员上岗前必需学习内务管理规定。
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人批准
后方可进入。
3 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需穿工作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工作服必需留在实验室,放在指定区域。
4 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5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家具等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材料、资料等物品摆放整齐,利于使用。保证走廊和过道通畅。
6 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7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8 与本实验室无关的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9 工作期间不得闲聊、看报、阅读无关书籍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无故离岗。
10 每天下班前对水、电、燃气阀门、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去。
实验室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1 医院垃圾分类:
1.1 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
1.2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
其中:
1.2.1感染性废物: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废弃的被服等;⑵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⑷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⑸废弃的血液、血清;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1.2.2病理性废物:⑴废弃的人体组织和器官;⑵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⑶病理切片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切片。
1.2.3损伤性废物:⑴医用针头、缝合针;⑵各类医用锐器;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1.2.4药物性废物: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⑶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2.5 化学性废物: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⑵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⑶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