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停车场
校内的机动车停车场规划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以保证新校区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在校区主要出入口和大型公共建筑物附近集中设置大型机动车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库,对外来车辆进入校区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避免外来车辆在校内的穿行。校内各个主要功能区系统地结合各个分区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大部分集中设置在每块地段的外围,以尽量避免对校内的景观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中已征用地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472个,100生均5.26个。
大学新校区由于其用地的广阔性,自行车成为校园内主要代步工具,其使用频率甚至超出步行的频率。规划对自行车停靠作了专门安排,学生生活区内主要采用建筑首层架空集中停车,并辅以自行车停车棚;在教学区内结合建筑物半地下层及绿化平台下部集中停放,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广场空地只设置少量的辅助地面自行车停车位。其中已征用地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10342个,100生均69.08个。
第六章 竖向规划
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园规划用地属于丘陵地形,整体地势有一定起伏,有较多丘陵山体和洼地池塘,局部坡度较大,地块中部及西南部则较为平坦。用地东南部已建设数栋校舍,其他区域地面附属建筑物较少。地块周边城市道路尚未建设,天元区分区规划对区域内的排水方向进行了示意并大致确定了周边主要市政道路交叉点的标高。
基于上述的用地条件,竖向规划的主要原则是:服从分区规划的总体竖向规划要求,按照
湖南工业大学(筹)新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校园规划的布局和用地情况,结合土方平衡和场地排水做好总平面设计,使规划道路、场地、建筑与现状地形充分协调,有机的融入自然环境,并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校园内竖向标高与外部市政道路保持衔接,整体地势按照地形总体呈现为东北、西北高,中部及南部低,西南部为最低。场地内的丘陵山体基本完整保留,只在局部依据道路和建筑形态进行适当开挖,并作护坡或挡土墙,零散的土丘则进行铲平。规划保留用地范围内面积较大的池塘水面,并适量开挖以营造良好的水体景观,小型零乱的池塘则予以填平。山体、水面开挖的土方、地势较高区域的挖方与低洼区域的填方可以保持大致的土方平衡。
校区内雨水污水分流排放,雨水依照地形,基本汇入雨水干管或校区内水体自然排放。整体而言,用地中部的排泄趋势是东北向西南排水,周边的排泄趋势为用地内向四周市政道路排水。各个地段内的污水分别排到污水管后汇集向市政管网排放。道路的高程设计依照整体地形和功能布局,纵线控制高程相对平坦,符合自行车交通的坡度要求,并采取道路旁边坡起坡的处理解决道路纵向排水问题。靠近自然水体地块下降起坡,以就近组织用地内雨水排放,并设置亲水平台与水面有机结合。地块的周围设置明渠解决汇水,避免用地地块成为洼地的汇水现象。校区内主干道路标高为道路纵坡为2%~8%,横坡为1~2%,地坪至道路面标高差0.15M~0.2M,场地坡度约为0.3%,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45-0.6M。
第七章 校园建筑形态与特征
校园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大学的人文气氛围,与环境有机结合,相互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建筑与建筑之间,并非互为独立,毫无关联,而是相互对话,互为景观。将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与空间环境质量综合考虑。
建筑造型以整体环境为出发点,不单纯考虑造型,而是从校园空间景观界面的完整性和层次的丰富性来做建筑造型,使之既具有时代感又满足各功能使用,真正做到环境、园林和建筑群体有机结合,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
教学建筑以四至五层为主,局部六至八层,以创造宜人的校园空间尺度。宿舍建筑以6层为主。建筑物的首层要充分体现近人尺度,可以通过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其质地、纹理和韵律的表现以及建筑细部处理等手段来实现。局部考虑架空层停车设计。
建筑造型选用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以符合工业大学的文化气息,同时在体量、尺度、色彩等方面充分体现文化建筑的典雅气息。建筑材料包括面砖、涂料、石材、金属、浅色玻璃等,墙面材料保持自然的浅色调,如浅灰、白、浅蓝等,玻璃和金属构建等也宜选择柔和中性的色调。注意各建筑物之间的材料和颜色的统一,突出建筑屋顶的造型特色,形成校园完整明确的主要风格和主要色调。在保持校园建筑整体统一的基础上,重要建筑可适当采用特殊的形式和色彩以突出标志性特征,建筑组团中的节点部位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对比来突出建筑物个性和对景效果。
第八章 建设分期
分期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每个发展阶段均形成有效运作的校园功能与完整校园空间的理念,率先建设主要的教学建筑与宿舍组团,并形成核心公共空间,其后在各建设阶段逐步添加其余建筑组团以完善校园功能及空间,校园建设完成后仍留有发展用地,以备日后校园扩展之用。
校园规划用地内2003年已启动第一期建设工程,至2004年8月首期第三宿舍组团部分及
教学楼等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包装院系组团的教学建筑和第三宿舍组团部分宿舍建筑预计2005年9月完成。
第二期建设工程预计2006年8月完成,容纳2000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设内容包括 第四、第五宿舍组团,图书馆、第二教学楼等主要公共教学建筑以及部分体育设施、后勤设施、教工宿舍等。
2008年8月预计完成第三期建设工程,达到容纳28000名学生的设施规模。建设内容包括第一、第二宿舍组团,院系教学建筑,教工宿舍、后勤设施、体育中心及产业园等。
发展用地建设内容包括专家工作生活区、文科院系组团和游泳馆,作为第四期建设内容。
湖南工业大学(筹)新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九章 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9.1 湖南工业大学电力及信息工程规划
9.1.1 设计依据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建筑、给排水等专业提出的规划技术条件
4.《湖南工业大学(筹)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2004.5 9.1.2 电力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供电指标,並参照同类大专院校的供电资料,本工程用负荷密度法确定电力规划计算负荷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