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1997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1997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1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1997年版) 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 3. 给水系统设计 3.1 给水水源
校园生活用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拟从现有市政自来水干管上接驳校区总进水管。拟从泰山路及华山路市政给水管分别接驳两路进水总管,管径分别为DN500及DN300。 3.2 给水用水量计算
新校区学生及教职员工按33000人(远期规划)计。总建筑面积102.3万m2,用地面积26.6万m2。图书馆、校史展览馆为8层建筑,部分教工宿舍为12层建筑,为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其余建筑均低于24m。校园综合用水量按230升/人·日计,用水人数按33000人计(远期规划),综合时变化系数取2.3,则最高日用水量为7590m3/日, 最大时用水量为727.4m3/时。
3.3 给水系统供水方式
由于本校靠近市政规划的给水加压站,故本校区拟不设加压供水管道,而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市政水压可满足校区6层及以下建筑,校区生活给水直接由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条干管供水。图书馆、校史展览馆及12层教工宿舍建筑用水在建筑内局部加压(注:教工宿舍区由于地势较高,应根据市政水压实际情况确定加压用水量)。 3.4 热水及饮用水供应
生活热水设计参数如下:冷水7℃,每人次沐浴热水为60℃热水60升,食堂用热水为60℃热水每人次10升。60℃热水设计小时用水量为840m3/天,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30m3/时。
3.4.1热源的选择
公共浴室、学生食堂用热水系统热源拟采用天然气。
学术会堂、外国专家楼用热水采用天然气加热或太阳能加热方式供热。
3.4.2热水供水方式
校区不另设集中热水供应,由各建筑自行解决(公共浴室、学生食堂根据建筑布局合并设置),在校区食堂共设4个锅炉房(锅炉房拟设在D-7,D-8,D-9与D-10)供食堂、浴室用热水。教工住户洗浴热水考虑由教工各户自行解决。 3.5 消防给水系统: 3.5.1消防用水量:
根据规范,本校区按同一时间内两处着火设计,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根据校区内最大建筑体积确定,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根据图书馆用水量决定,即均按最大用水量取值。
每处着火点用水量见下表
表1 消防用水量一览表
湖南工业大学(筹)新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3.5.2消防系统供水方式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由校区市政给水管供给。室外市政给水干管在校区道路下呈环状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沿校园道路布置,其水平间距100~120m,室外消火栓距道路路牙0.5米。各建筑单体分别引两条干管接室内消火栓系统。
市政给水管与室内消防加压管分开设置,拟在校园内设置两座消防水池及消防加压泵站。在图书馆及教工宿舍区各设一个,具体位置见给水规划图, 在泵站内设全自动气压消防给水设备。泵房内的设备应采用两路电源供电,消防备用泵可采用柴油机泵。
在图书馆内设容积为252m3( 注:教工宿舍区内设容积为144m3)的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泵房内设全自动消防气压给水设备,供各建筑物室内消防用水,且在此两幢建筑的屋顶处设18m3消防水箱以满足本校区内所有建筑的消防初期10min消防用水要求。
对于设有室内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系统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其喷淋系统所的消防用水量由各建筑单体自行解决。
发电机房、图书馆珍藏室等不宜用水灭火的建筑及部位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4. 排水系统 4.1 排水体制
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由于株洲市天元分区规划(2003~2020年)规划布置有河西污水处理厂(规划15万m3/d),故本校区不设污水处理站。
(1) 污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再排入位于泰山路的市政污水管网(其中,位于校区
东北角的污水排入华山路的市政污水管网),排水管径DN300~DN600。
(2) 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再排入位于泰山路的市政雨水管网(其中,位于校区
东北角的雨水拟排入华山路的市政雨水管网),靠近校园水体的雨水经管道收集后雨水就近向校园内水体排入,经调蓄后排入校区雨水管网,再排入位于泰山路的市政雨水管网,平时水体贮水作为景观用水,洪涝期由溢流管排入校区雨水管网,雨水管管径为DN400~DN1000。。
4.2 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按自来水总用水量的85%计。根据计算,校园内规划总污水量为:6452m3/日。最大小时排放量为:618.3 m3/小时。 4.3 雨水量计算
(1) 株洲市暴雨强度公式:
q=1108(1+0.95lgP)/t0.623
式中:q表示降雨强度L/s·ha;
P表示设计降雨的重现期(a);P=2年; t表示降雨历时(min)。
径流系数:校园内综合径流系数:ψ=0.35,雨水排水量Q=9800L/s 雨、污水管网走向参见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室外排水规划设计图。
5. 管材选用及其他
室外各给水系统均采用钢丝骨架PE复合管,室内生活给水采用内筋嵌入式钢塑复合管。室内消火栓和自喷系统采用热浸镀锌钢管;热水采用铜管。室内雨、污水采用PVC-U排水管;室外雨、污水采用高密度聚乙稀中空缠绕结构排水管。
各系统管道间距见综合管线剖面图。 6. 管道综合
管线综合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平面布置尽量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道路断面的竖向布置尽量避免各管线抢位、冲突现象。各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依照管线与管线及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等相关规定布置。
管线综合避让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各系统管道间距见综合管线剖面图。
湖南工业大学(筹)新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十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平衡表
建筑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