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2)

2021-09-24 21:19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7、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时代精品?

(1)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8、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

(3)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19、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 “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

(1)原因:汉字的存留、史书典籍的存留、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共8页

(1)独特性、先进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7、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1、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共8页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文化市场有什么影响?(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是“双刃剑”?)

(1)“喜”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忧”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2、什么是大众文化?

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历年主观性真题汇总--绩效管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