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
5、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令人忧虑的现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加强管理,进行正确引导; 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共8页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关系:文化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8、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发挥旗帜的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10、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P10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P46)
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共8页
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求: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①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②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造;
(4)广大人民群众应积极参与,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