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案 清源小学(DOC)(5)

2018-09-22 22:58

课题:1、时间在流逝 教学内容 时间在流逝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第1课时(总第17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 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 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14

课题:2、太阳钟 教学内容 太阳钟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第2课时(总第1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日晷 “天” “时辰” 教学 反思

15

课题: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内容 用水测量时间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滴漏实验 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第3课时(总第19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 16

课题:4、我的水钟 教学内容 我的水钟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控制漏水速度 第4课时(总第20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 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 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 教学 反思 17

五年级科学教案 清源小学(DOC)(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生字表(打印)(DOC)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