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课题:6、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内容 地球在公转吗 第6课时(总第30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27
课题: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学内容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第7课时(总第3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二、探究四季的成因: 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 (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2)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 (2)模拟实验: 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 (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 (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 三、小结: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 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教学 反思
28
课题: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内容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第8课时(总第3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延伸拓展:我们还想知道地球运动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29